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芦秫圆子,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2015-10-31 11:30| 热度:9082 ℃ |作者:张廷锟|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六六年初春,是我到安丰插队的第二年。二月的一天,寒意袭人,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南方大地上已是一片葱茏,里下河还是一片荒凉凄冷。生产队安排我和另两名社员葛仁璜、柴寿余去阜宁换黄 ...
  六六年初春,是我到安丰插队的第二年。二月的一天,寒意袭人,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南方大地上已是一片葱茏,里下河还是一片荒凉凄冷。生产队安排我和另两名社员葛仁璜、柴寿余去阜宁换黄豆种,是因为他俩的老丈人都在阜宁胡家吾,这就叫熟人好办事。叫我去的目的,生产队长有所交代,是看住换回来的黄豆种,不要让人偷掉。在那粮食短缺的年代,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看起来,有一点滑稽可笑。
  天刚蒙蒙亮,我们出发了。他俩挑着两箩筐沉甸甸的小麦种,这是换回黄豆种的本钱,我则背着一只黄挎包,空着手跟着跑。一路上老葛、老柴挑担子大步疾走。老葛边走边幽默地说:“挑担子不走,压死个老狗。”这是说担子担在肩上,如果走得慢,越感到沉重。
  到了阜宁地界,满眼望去,硬壳似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盐霜,稀疏的麦苗没精打采,这就是贫瘠的盐碱地。听说,每亩地只收麦子一百斤左右。到了阜宁,第二天老葛丈人家的早餐,端上桌子的是每人一碗粉红色的汤圆,桌子中间放着一碟白砂糖。一看,我感到骇然,不由自主地说道,汤圆应该是白的,怎么是红的呢?开始,我是死活不吃,推三阻四。可在他们一再劝说下,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动起筷子来。我夹着一只汤圆,伸到糖碟子里蘸一下,送进口里。一咬,软绵绵、嫩汪汪,再一咬,粘丝丝、甜津津,同糯米圆子一样滑腻、爽口。在一旁的老葛老丈人说:“这叫芦秫圆子,我们这里招待客人才弄呢。”我一听,感到不可思议。心想,这是真的吗?而实际上,在长年长旱粮的地区,这和白面一样是细粮了。接下来的几天,两家的早餐,全是芦秫圆子,我是越吃越喜欢了。回来时,还带了一斤芦秫面,照他们的做法,搓成圆子,让班组的知青尝了个鲜。
  事后,我查了一下《辞海》,《辞海》中记载:秫: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说文·禾部》“秫,稷之粘者”。也就是说,这种芦秫面同糯稻机出来的面一样粘滑。我觉得,恐怕有过之而不及,当然好吃了。这可算是我第一次吃芦秫圆子,它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经常回忆起在阜宁农村小憩几日的情景,仿佛又闻到那芦秫面幽幽、淡淡的清香。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