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1675),在宝应任上干了六年的孙蕙升迁了,朝廷选派康熙九年的进士叶燮继任。然不足两年,叶燮就因“庸懦成性,河漕驿站,百事废弛”而被罢官。叶燮的“庸懦”是怎么回事呢? 宝应地处里下河地区,湖荡密布,错落东西,大运河贯穿南北,既是南北水路交通必经之路,也是上游泄洪的通道。由于连年水患,大堤此堵彼决,年年征夫,修堤堵口,百姓为徭役所苦。而宝应民田的业主,或在京为官,或县、府衙门的官吏,淮安也有不少缙绅在宝应境内买田置产,官府不敢开罪豪绅显宦,将徭役转嫁到平民百姓身上,应役者多为水灾饥民,不少人在劳作中死去。 孙蕙初任宝应知县时,聘他的同乡好友蒲松龄为幕僚。在任上兴利除弊,善政惠民,确实为民办了些好事,因而声名显赫,政绩卓著,深得康熙赏识和嘉许,步步高升,先升高邮知州兼署宝应县,管两县政事,后又擢升给事中。应该说,孙蕙是一个很不错的官,但就这样一位能为民办事、声名卓著的官,也养娼蓄妓,骄侈淫逸,纵子收贿。可见当时官场腐败到何等地步。蒲松龄实在看不下去,干了不到一年,辞职归里。蒲公去后,孙蕙信任了奸吏。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叶燮从孙蕙所接手的实际是一副烂摊子。叶燮到任后,先是了解情况,接着就兴修水利、清理积案、整顿吏治。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溢,淮阴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倒塌,高邮清水潭决口,河水泛滥,里下河地区一片泽国。叶燮征派民工护堤,一反旧例,豁免了老弱病残贫户,却不免除“公然脱籍簿”的豪绅富户。叶燮自己也和民工同吃同住,挖土扛包,保住了宝应东西60里河堤,缓解了水灾造成的损失,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得罪了豪门、缙绅之家。 宝应为古驿道,境内设安平驿。连年的灾害,宝应的财政十分拮据,驿站额支虽有拨款,不啻杯水车薪,应付往来信使都难以为继。为平“三藩”之乱,清廷兴军,必经宝应,舟行征纤夫,陆行添报马,军器、粮草运输等费用,皆须地方垫支。虽可拨补,大多是一纸空文,叶燮多次呈文催拨,引起上司的不快,勉强拨补,都是大打折扣。叶燮不得已而私人举债,以应驿政急需。为宝应“万乡绅盗案”等三大案,或为说情,或为仇陷者络绎不绝。若以此攫取万金,是轻而易举,叶燮则秉公执法,行之以恕,他的清正廉洁为当地百姓所拥护。 孙蕙在任时,县境东北射阳湖发生一起杀人劫案,久久未获真盗,孙蕙急于破案,轻信心腹奸吏的捏辞,将射阳湖无辜渔民四十六人,指为盗匪团伙,骈斩结案。叶燮到任后,当地渔民纷纷告状诉说怨情,叶燮经周密侦访,在查清事实真相后,使真凶伏法,冤者得以抚恤,奸吏驱逐出境,百姓高兴,孙蕙忌恨,尤怕被追究草菅人命之责,伺机将叶燮置于死地。 叶燮同榜进士李振裕的父亲,在吴三桂举兵时,曾流寓宝应,与邑中李姓相契,遂举家东迁,抵宝应之日,向叶燮索马夫一百名,叶燮以额例为辞,李振裕迳命驿站夫头,如数派往其家。正巧这一天,总河都御史巡河至宝应,需差役却无人承应,叶燮询问驿差,方知被李翰林家调用了。叶燮责备夫头,去李家理论,李振裕恼怒,忌恨在心。后来,李升至户部尚书。过往驿站官员,地方官都要送上一笔钱(名为“程仪”),成为惯例。而各级官吏,每过往宝应都未能得到财物,对叶燮也多有怨言,说他不懂规矩。 缙绅大户讧于野,往来官员怨于朝,藩司河道责于上,京官要员参一本,叶燮这个小小县令,怎能抵挡? 朝廷历来褒奖标榜为政袖清而心向民,但这只是“显规则”;封建官场还有“潜规则”。“清廉为民”是潜规则的大忌,清廉,则无银两奉上;为民,乃无奉上心思,这如何能在官场立足。孙蕙既懂“显规则”,为民做了些好事,又深谙“潜规则”,纵子受贿,银两孝敬上司,于是能步步高升;叶燮,只知“显规则”,却不懂“潜规则”,终不免以“该官庸懦成性,河漕绎站,百事废弛”的罪名罢官而去。 叶燮离开时,两袖清风,连盘缠也没有,宝应的父老乡亲,凑钱为叶燮置备行装,买船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