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开启辅助访问
宝应晓得
帮助中心
官方博客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Portal
文化
旅游
文艺
专栏
公益
头条
晓得
你哈晓得啊?晓不晓得都来吧!
更多
投稿
宝应风情
宝应历史
宝应名人
宝应美食
宝应电话114
扬子晚报阅读
宝应地图查询
宝应天气查询
宝应快递查询
搜索
搜索
热搜:
高铁
运河
文明
安全
宝应人
小学
幼儿园
宝应湖
荷藕之乡
宝应站
历史
美食
泰山殿
航拍
宝应话
荷花
微电影
方言
文章
用户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宝应生活网
›
首页
›
宝应文化
›
宝应风情
订阅
宝应风情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传统年俗,您知道吗?
2019-2-6 09:51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我国不少地区的传统习俗。今天,已经出嫁的女儿可以名正言顺的带着老公回到父母家。于是有人也把今天叫做“姑爷节”或“迎婿日”。中国人最亲密的是血缘关系,姑爷有“半子之劳”。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这“姑 ...
大年初一:给您拜年啦!
2019-2-5 08:27
大年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 ...
除夕夜:2018,一笔“狗”销;2019,“猪”事顺利
2019-2-4 14:52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
那一年,父亲曾在这里挑河工
2019-2-2 09:34
我和父亲的距离,有时真比类人猿和猿人的距离还要来得远。我一直读不懂父亲,譬如我曾经自以为是地以为,父亲一生怎么总是与水斗呢,邻水而居,何苦以“邻”为壑呢?上善若水呀?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又到冬季枯水期,村里却空落落的;穿村 ...
胡大“捏脚”,宝应人你懂的!
2019-1-31 09:17
宝应人把牛逼吹过得了,吹炸得了叫“胡大捏脚”,这几个字到底紧干写,我觉得不深究为好,你把音弄的大差不离,宝应人晓得就行了,意会是最好玩的。当然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嚼”才对,但我这跟子写也有我的理由,为甚呢,因为我今个真要说 ...
今天送灶,我们不放鞭炮,灶王爷照样上天言好事!
2019-1-29 17:29
进入腊月门,喝完腊八粥。在小孩子急切的期盼里,年味越来越浓了。太阳晃晃的日子,勤劳的主妇从竹林里砍上一把老梗些的、绒抖抖的竹叶,绑在长竹竿上,把家里旮旮旯旯掸扫一遍。高悬一年的尘埃和蜘蛛网随着她们的掸扫纷纷落地。先掸尘后 ...
宝应清水口老油库,我来看你了
2019-1-26 09:32
清水口油库,位于现宝应车站南边,南临宝射河,东边233国道。该址隶属于原东方红公社(即后来的老城郊)七里大队,再向东就属原红卫公社(现望直港镇)的辖区了。我的祖父当年在搬运公司退休后,因为有烧菜特长,在此当锅(即食堂做饭) ...
几度风雨几度秋,谁还记得宝应毛家大楼?
2019-1-19 13:10
漫步历史文化古城宝应,经张仙庙桥向南,穿过东风巷,拐过堂子巷,即见一条横卧南北,几与中大街平行的曲巷,这便是家喻户晓的保卫巷,建国初名曰“花圃巷”,解放前叫做“松竹巷”,一个颇富诗情画意的巷名。沿循此巷折南没几步,一座“ ...
我在黄浦中学的那个冬天
2019-1-18 15:52
1980年9月,我们在高邮大专班的最后一个学期,都回到各自所在的县里实习。其实也就是顶上一个教师使用了,和其他老师也是一样排课的。我被分配到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的黄浦中学。黄浦当时是公社所在地,是一个小镇市,在大运河的边上,也 ...
那些年,我们喊父亲叫“耶耶”
2019-1-16 17:53
苏北小镇氾水南郊,上河堆(大运河东堤)东坂下,向阳大队光明生产队最北边一户人家,屋后一块三百米见方的油菜田。再往北,一排一排平房一直排到小学校,这个中规中矩的地方,我们叫它居民点,街上人和乡下人的距离,就是那三百米的田埂 ...
宝应西安丰:舞崔渡莲湘,留匠心乡愁
2019-1-8 09:51
宝应西安丰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经绵长岁月的涤荡,先辈们慢慢孕育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晶活色生香,像一粒粒种子在这片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美丽“乡愁”,在现代文明绚烂的今天不经意间唤醒大家对 ...
行走在宝应的城乡间
2019-1-5 17:31
从小到大,我一直行走在县城和农村之间。因为父母在农村教书,开学时我跟随父母到乡下,寒暑假回到县城爷爷奶奶家。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婚姻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其实何止婚姻?比如我那时,在农村待长了想进城, ...
小城宝应故事多,城南旧事余味长!
2019-1-5 17:18
宝应老城南有小戏园,有老浴汤,有剃头挑子胭脂铺,有八扇门开的大食堂……夏天的清晨,静修庵巷外就会有身着蓝衫,发系丝帕的女子,手挽着细巧的竹篮:里面躺满了结实的玉兰,秀气的茉莉。沿着小石头街一路叫卖,细细的声音粘着花香沾着 ...
你见过夜色中的宝应吗?这里是我牵挂的家!
2019-1-5 11:02
纵棹园 华灯初上 小荷羞涩 水墨微凉 五琼浆里三更醉 拈花一笑蟹螯黄 宝应 大陆桥 不是一座桥 弯道在暮色里,款款深情 开他乡之石 可以攻玉 发一纸素笺 尽数告知 杨柳已临水 他日暗香上斜枝 开发区 白鹿岛上沙鸥翔集 八宝亭内梅花煮雪 红 ...
宝应人,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糙米棒子吗?
2018-12-26 12:33
昨晚在街头看到一个炸糙米棒子(糙米杠子)的车子,四周围满了人,忍不住去看了一眼。一辆车、一台机、几个桶,就这么简单的家当,炸糙米棒子的生意热火朝天地做起来了,空气里除了柴油的味道,更多的却是米香,这两种混杂的味道,勾起多 ...
1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67
/ 67 页
下一页
那时正青春(一)
十哭发小
垄上夕拾之一:扣饭
拜谒“铁人”
宝应记忆:抬夯号子
相关频道
宝应风情
宝应历史
宝应名人
宝应美食
宝应文艺
宝应旅游
宝应头条
关于举办《那时正青春》读后感征文评选
一部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以作者周以耕的人生特殊经历和非凡的创业史,打 ...
一封家书定乾坤
春节宅家整理杂物,忽地见到一封女儿二十多年前的来信,眼睛为之一亮,特别亲切。 ...
父亲的回忆
父亲离开我们虽然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 ...
我曾和秦怡老师见过面
2022年5月9日,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 ...
我的大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的大学梦随着“炮·打司令部”的炮声,在 ...
熬秋
1983年的夏天相当炎热,好不容易盼到立秋,秋高气爽还会远吗?立秋这一天,宝应有 ...
青春那些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难忘的,有趣的,会不时地萦绕于心。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 ...
网课间的乒乓乐趣
眼下,又一波疫情袭来,在全国不少省市肆虐。许多中小学生不得不重归家庭,接受线 ...
更多>
频道精选
宝应方言杂谈:老交易·老生活·老手艺
宝应方言杂谈:老家的“年供”
宝应方言杂谈:“二”字闲谈
文化宝应:消失的水缸
宝应方言杂谈:春天野花开
赶集
宝应方言杂谈:老家的年食
宝应方言杂谈:吃饭
宝应一宿庵得名再考
锔碗的小炉匠
宝应方言杂谈:饭桌上的土语之美
宝应的饼
宝应方言杂谈:“宝应爹爹”的烦恼
宝应方言杂谈:“虚大爹爹”的虚言虚语
红色宝应: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抗币”
宝应方言杂谈:牛年说牛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QR Code
手机扫一扫 体验极速触屏版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116-008-5805
周一到周日 8:30-20:30 (官方QQ)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8-2025
宝应生活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18897号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08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