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开启辅助访问
宝应晓得
帮助中心
官方博客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Portal
文化
旅游
文艺
专栏
公益
头条
晓得
你哈晓得啊?晓不晓得都来吧!
更多
投稿
宝应风情
宝应历史
宝应名人
宝应美食
宝应电话114
扬子晚报阅读
宝应地图查询
宝应天气查询
宝应快递查询
搜索
搜索
热搜:
高铁
运河
文明
安全
宝应人
小学
幼儿园
宝应湖
荷藕之乡
宝应站
历史
美食
泰山殿
航拍
宝应话
荷花
微电影
方言
文章
用户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宝应生活网
›
首页
›
宝应文化
›
宝应风情
订阅
宝应风情
宝应方言中的“不喽”
2013-12-9 09:28
宝应方言中“不喽”经常出现,细细品味其内涵蛮丰富的。比如说:你赶快走~,你看看这里还是你说话的地方啊。这里的“不喽”时表示肯定的语气词,相当于“吧”。有时“不喽”在句首单独使用,表示委婉的拒绝或反对, ...
江苏宝应——中国荷藕之乡(图)
2013-12-8 09:00
我的家乡江苏宝兴盛产荷藕,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这里的荷藕体白个大,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不同季节采收的藕,风味和用途不同。夏季的花香藕解暑止渴;秋天的中秋藕宜作藕菜,看上去令人流涎; ...
话说宝应老浴室的擦背文化
2013-12-7 11:24
在宝应传统的沐浴文化中,擦背这一技艺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经常到浴室洗澡的人,一般来说,隔三岔五地都会买根筹子擦个背。通常喜欢擦背的人必先到浴室的头池和二池中去闷一闷、泡一泡,在里面得耐住性子,必 ...
宝应,有机农业风水宝地
2013-12-6 18:00
编者按:宝应,隶属古城扬州,贯穿江苏南北的一个节点城市,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被誉为“苏中绿洲”。境内水系河网交错,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历来是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宝应县立 ...
宝应乡下烧火老锅膛的记忆
2013-12-6 15:34
小时候在乡下的外婆家里,我每天都会坐在锅膛门口,往土灶里面扔着草团和树枝,看到里面上蹿下跳的火苗,觉着心里暖洋洋的。那时,还没有通电,外婆时常会点起一个小煤油灯摆在锅台上,一家人就围坐在锅台旁边吃饭。 ...
宝应中大街
2013-12-6 11:17
和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位于苏中之中的宝应县城也有一条古色古香的中大街。宝应中大街与西侧穿境而过的大运河平行,在古城区自北向南划出一道中轴线。这里旧名白田,汉初仅是一个村庄。东汉末年,广陵郡太守陈登将 ...
乡土文化——宝应物产志
2013-12-6 08:46
宝应在江淮间风土适中,其诸果、瓜、花、药、鸟兽之类,总总有之,以非专产,不详志。邑多泽水又土沃也,五谷惟稻更宜,微赤而味独永。又有鱼蟹之利,秋后蟹脂满匡。鱼網笱*相属。冬寒水涸,又绿*茭置,户户获鱼有至 ...
话说宝应十大怪!
2013-12-4 20:39
宝应第一怪,三轮车想要几块要几块。 宝应第二怪,街头烧烤人人爱。 宝应第三怪,公交没有三轮车快。 宝应第四怪,广场绿地种蔬菜。 宝应第五怪,修的路没有扒的快。 宝应第六怪,茅屋旁边高楼盖 ...
宝应方言“姑”的三个读音及字义解析
2013-12-1 08:56
“姑” 普通话仅一个读音“gū”,但宝应方言的三个读音,分别是“gu”(固)、“wu”(雾)、“bu”(布)。不同的读音用于不同语言环境,表达不同的意义。 “姑”读gu时,主要用于四个方面:1、由女性兄或弟的子 ...
宝应蒯家村: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2013-11-30 11:37
王国银是个老猎手,从20岁开始打猎。“村里的芦苇荡里,野鸡野兔多呢!打了去卖,补贴家用。偶尔还能碰上丹顶鹤,像一只小羊羔,很高贵也很有灵性的样子,所以从来不敢打。” 打到30岁,生 ...
宝应乡村习俗 张仙送子的由来
2013-11-28 10:43
过去宝应农村有一习俗,每年二月二土地老爷生日这一天,村长要带三五个小伙子敲锣打鼓地到新婚未孕的人家赠送《张仙送子图》,鸣放鞭炮,说唱喜话。这些人家接过此图便悬挂起来,点烛焚香,磕头求子,虔诚供奉。 ...
宝应的红藕
2013-11-27 09:21
九九年夏,到宝应就很自然地想起了儿时的伙伴红藕。公事一办完,就去了獐狮荡。下车伊始,一串歌声扑面飞来:九九那个艳阳天来……我循声寻去船上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正放声高歌,竟也打了个独辫子。是红藕?!太象了 ...
乡村回忆:八浅渡船
2013-11-25 11:30
我插队的山阳公社在京杭大运河西面,从山阳镇到县城,步行十余里就到了运河边的八浅渡口,摆渡船过河,再行十余里就到宝应县城了。八浅的得名很难考证,我查了一下字典,有可能这个“浅”是指运河的浅滩,当年开挖运 ...
宝应民间的“送灶”习俗
2013-11-25 10:38
腊月二十四日,宝应民间有“送灶”习俗,古代官宦人家的后代为腊月二十三日“送灶”,普通百姓为二十四日,俗称“官三民四”。这一天晚上,人们用灶糖、灶饭供灶神,点香烛,鸣鞭炮,焚纸钱、“灶马”(自家用柴、竹 ...
寻觅宝应灶户村
2013-11-22 16:19
快到下班时间,一个熟悉的电话响起,标准的男中音,宝应普通话:“壶兄,在哪里?” “单位。” “中午有空否?” “有空,啥事?” “重返灶户村,寻农家饭,如何?” “好主意!” “单位大门口等,五分钟就 ...
1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67
/ 67 页
下一页
那时正青春(一)
十哭发小
垄上夕拾之一:扣饭
拜谒“铁人”
宝应记忆:抬夯号子
相关频道
宝应风情
宝应历史
宝应名人
宝应美食
宝应文艺
宝应旅游
宝应头条
关于举办《那时正青春》读后感征文评选
一部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以作者周以耕的人生特殊经历和非凡的创业史,打 ...
一封家书定乾坤
春节宅家整理杂物,忽地见到一封女儿二十多年前的来信,眼睛为之一亮,特别亲切。 ...
父亲的回忆
父亲离开我们虽然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 ...
我曾和秦怡老师见过面
2022年5月9日,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 ...
我的大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的大学梦随着“炮·打司令部”的炮声,在 ...
熬秋
1983年的夏天相当炎热,好不容易盼到立秋,秋高气爽还会远吗?立秋这一天,宝应有 ...
青春那些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难忘的,有趣的,会不时地萦绕于心。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 ...
网课间的乒乓乐趣
眼下,又一波疫情袭来,在全国不少省市肆虐。许多中小学生不得不重归家庭,接受线 ...
更多>
频道精选
宝应方言杂谈:老交易·老生活·老手艺
宝应方言杂谈:老家的“年供”
宝应方言杂谈:“二”字闲谈
文化宝应:消失的水缸
宝应方言杂谈:春天野花开
赶集
宝应方言杂谈:老家的年食
宝应方言杂谈:吃饭
宝应一宿庵得名再考
锔碗的小炉匠
宝应方言杂谈:饭桌上的土语之美
宝应的饼
宝应方言杂谈:“宝应爹爹”的烦恼
宝应方言杂谈:“虚大爹爹”的虚言虚语
红色宝应: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抗币”
宝应方言杂谈:牛年说牛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QR Code
手机扫一扫 体验极速触屏版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116-008-5805
周一到周日 8:30-20:30 (官方QQ)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8-2025
宝应生活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18897号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08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