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 王通河
  •     2017-4-25 11:25
  • 王通河曾是宝应县东南较为著名的商贸云集地,一条涵子河,由氾水经芦村穿越王通河直达东荡,涵子河也带来了王通河的繁荣。相传民国时期,王通、王和弟兄二人从外地落脚此地,兴办商业带来繁荣,村子因而得名。解放前夕,有8家米厂、3家浴 ...
  • 记忆中的滋味:小馄饨 插酥烧饼
  •     2017-4-24 10:48
  • 小时候有一回牙疼,疼得要命,在课堂上没忍住,也顾不上在女同学们面前要脸了,哼哼唧唧唧唧歪歪趴到课桌上哭起来。老师打电话叫来了我老爸,急打急晃赶过来的老爸很紧张,领我出了教室下了楼梯,穿过走廊经过操场,弯下腰来说,来!爸爸 ...
  • 宝应抗战之花,巾帼不让须眉
  •     2017-4-21 14:59
  • 回首70多年前,在古运河畔的宝应,战争给我们留下的应该不只是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无数英雄,更有许多“抗战之花”为了正义与和平谱写了一首首不可磨灭的英雄诗篇。抗日战争是伟大的民族战争,所有中华儿女都责无旁贷。在支前工作中,妇 ...
  • 山阳的何姓人家
  •     2017-4-19 08:32
  • 去年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问我,是不是姓何,叫何平,是不是曾经下放在山阳公社山阳大队的红旗生产队,我回答是。他说他也姓何,问我还记不记得红旗队有几户姓何的人家,我回答当然记得。于是他告诉我,他叫何桃山,是 ...
  • 射阳探秘(下)
  •     2017-4-18 17:08
  • 射阳汉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汉墓群。因土墩数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其中祭墩、竹墩、奤墩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民谚曰:“射阳三千六百墩,不知谁是楚王坟。”“三千六百墩”,是说其墓域十分广阔,约有十六平方公里 ...
  • 走大街,逛小巷,论城南旧事
  •     2017-4-15 16:12
  • 每到这个季节,我也就闲不住了,老街巷口漫无目的的瞎逛。大街小巷,胡同旮旯儿,不管走到哪儿,漫不经心的一瞥,每块砖、每个角落都透露着岁月和故事,即便是没有太阳,也会从心里往外透出一股暖意来。大部分人都说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
  • 必须曝光!宝应小南门竟藏着一家如此好吃的面馆!
  •     2017-4-15 16:02
  • 每当肚子饿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食物就是面条,既能填饱肚子,又可以尝到很多种味道,连面带汤一碗“呼哧呼哧”的下肚,比任何山珍海味来的实在。在这条毫不起眼的小巷里,甚至你很多次都路过。有一家好吃到没朋友的面馆,上次介绍宝应老 ...
  • 三月桃花开,夏集等你来!
  •     2017-4-13 15:01
  • 有人说,作为一名地道的宝应人,身在“宝地”不一定能识宝。我很赞同他的说法。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宝应的夏集镇,竟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景点——夏集桃花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参与编辑出版《宝应文化博览》一书。在编辑“地名探幽”—— ...
  • 古典情缘小说《明珠缘》对宝应泰山殿的详细描述
  •     2017-4-12 15:42
  • 《明珠缘》,又名《梼杌闲评》,明代李清著,是明末一部揭露宦官魏忠贤的小说。其中第一回中有对宝应泰山殿的详细描述,还记叙了兴建泰山殿的神奇传说故事。《明珠缘》节选第一回 朱工部筑堤焚蛇穴 碧霞君显圣降灵签诗曰:极目洪荒动浩歌 ...
  • 我的城南旧事
  •     2017-4-12 14:06
  • 谁没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最早的是林海音写下的故事,但是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无论是城市或者是年代。后来读到苏童的《城北地带》,感觉差不多就是我们经历过的青春场景。还有我喜欢的湖南作家何顿,哈尔滨的阿成似乎也写过很多类 ...
  • 扬州共和春宝应店,面食、点心呱呱叫!
  •     2017-4-9 20:49
  • 共和春宝应店在五条街人武部大院内,以茶社形式全天候供应,于2016年5月18日开始营业,其传承数载的传统品种虾仔饺面、锅贴等小吃得到宝应顾客的认可,宝应店的李总又根据消费水准和饮食习惯,增加了宝应人喜欢的各式小吃面点,最近又新 ...
  • 宝应张仙庙桥,回首已是百年身
  •     2017-4-7 16:03
  • 张仙庙桥位于扬州宝应县中心,昔日是最繁华五条街的南北通衢要道。桥长4.5米,宽2.7米,由六块整条石板架成,另有0.45米高的石栏,用石柱卯榫而合。它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在那个人扛马拉的年代,重达数吨的石料从 ...
  • 宝应话中作后缀读轻声的“子”
  •     2017-4-6 17:46
  • 宝应话中作为词后缀的“子”,很多情况下都是读轻声zi的。现在有些人把这个“子”字写成了“在”,这是不对的。它不是发“在”的音,而只是“子”的轻声,听起来有点像“在”的读音。就如普通话中的“玫瑰”应该读成méigui,可往往被人 ...
  • “西路淮剧”的探索
  •     2017-4-6 17:07
  • 现在谈到“淮调”,大家都知道是源自清江、淮安、宝应一带的田歌与赶牛号子“打雷雷”(打哩哩),它们在长期流传中,不断融汇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高亢激越、风格独特的淮剧曲调。对于淮剧这种最基本的曲调,它的来龙去脉,自然应该有着 ...
  • 庙会,曹甸人文历史的传承!
  •     2017-4-5 09:04
  • 清明庙会,是宝应曹甸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一般每年的四月一日起,曹甸人便进入了清明赶庙会的日程。曹甸的庙会自古以来就是香客们追捧的圣日,也是小商小贩赶集的黄道吉日,每年清明前后几天,都会吸引附近乡镇和县市的数万名香客、商贩 ...
  • 宝应痘神庙街探源
  •     2017-4-3 21:51
  • 由宝应县城五条街交汇处向北直达叶挺路,有一条巷道——军民街。此街原名为痘神庙街,因县人武部曾设于此街,一九六六年,更名为军民街。此街之所以旧称为痘神庙街,是因为街中有一痘神庙。《宝应历代县志类编》载:“痘神庙在宁国寺南, ...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