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式的书写
话题1 里下河式的书写 何向阳(文学评论家) 里下河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无如说是一个带有人文意蕴的文化地理概念。苏中地区的里河与下河之间这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与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平原不太一样,这个平原,是由水泽四围起来的水中泽国,河湖相连,水网密布,中间一个个的地理,一个个水土,以及水土养成的一个个的人,这些人,有的打鱼,有的赶鸭,有的说书,有的著文,他们相互瞩目,相互联系,他们的命运落在纸上,由后代人看了,又成就了一方人文的水土。 我从小说出发,提出来“里下河式的文学书写”的文学特征与美学意味,文学特征大约可以集中于三个方面,一,自觉求是的人文地理意识。我们读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一开篇就是对大淖这个地名的书写,淖,是大水的意思;而《受戒》一开始也是写地理,“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接着作者逐字分析这个地名的三个字,可以说是有一种地理的自觉,这是写家乡旧事的作品,当然写乡村的作品都有一个地缘水土的概念,但在汪老这里,有着这样自觉的地理意识,而且在个人的作品中不断强化这种地理意识的作家并不很多。仔细观察毕飞宇的小说,无论是《哺乳期的女人》还是《地球上的王家庄》,前者是一开始写地理,后者则是将一个小地理放在一个更大的地理中去写,当然例子还有不少,足见里下河的地理对于这些作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浸润着这方水土的作家的自觉人文考察的文学起点。 这种讲究来源的写法,我以为是深受里下河自古以来的文化影响的,这种文化,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更包括比如二王、比如刘熙载等人文文化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自然呈现的汉语古典情结。他们的文字中都有一种文人气质,但是这种人文气质是不刻意为之的,是自然流露。比如无论汪曾祺还是毕飞宇,还是刘仁前,他们的书写没有欧式的长句,只要一写到家乡,就是短句,这些短句,看似平白,实则有着古意,比如,刘仁前《故里人物三记》中,有用语“弗时”,这样的时间表达,深得明清笔记体小说的精髓。他们作品中注重白描,注重戏文,以及俚俗用语,但在用俚语时并不一下子就张牙舞爪了,而是有着一种与放纵不同的民间的矜持。第三,是自在表达的人性命运关怀。他们书写中所表达的对于人的关心与关怀,是体察式的关怀,呈现出与北方叙事不同的特征。 当然,从美学内涵上我们还可以谈论更多,比如这种书写中的细腻、从容、率真、任性,苏中作为南北文化的中间地带,的确有着与北方风骨与南方风情不同的风韵,从而成就了它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不卑不亢与达观从容。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