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文学地标
话题2 里下河文学地标 费振钟(人文学者) 里运河:里运河是连接长江与淮河的运河,最初在公元前五世纪开凿,当时叫邗沟。自汉以后,出于军事、经济或水利需要,历代均有整治,到1959年最后一次大规模疏通拓宽,形成今日京杭大运河苏中段。拓宽后,在现在运河西边,还保留了一段古运河,作为历史见证。今天里运河,南从扬州邗江瓜洲古渡,北至淮安清江浦清江大闸,长170余公里。流经扬州、高邮、宝应、淮安,为通行苏中苏北河运干道。最接近里运河的是高邮,整个高邮城都躺在里运河河堤下面。汪曾祺先生是高邮人,他的代表作《大淖记事》里,女人们挑着担子,打着号子,从运河堤上走过,个个如风摆杨柳。 下河:下河为串场河俗称。串场河初为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从宋代开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称范公堤)一线有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等十三大盐场,因复堆河将这十三大盐场串联起来,所以称串场河。 该河以东台海道口为界,分南北两段,由海安向北流经富安、安丰、梁垛至何垛场,为南串场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经丁溪、草堰、白驹、刘庄、伍佑、盐城至新兴、庙湾,为北串场河。今天串场河北起盐城阜宁县沿范公堤南下,经盐城、东台到南通海安县与老通扬运河相汇,全长170公里。草堰盐场,在明末清初,曾有一个诗人吴嘉纪,他的诗记述了里下河时代和历史的苦痛。兴化作家朱辉的长篇小说即以“白驹”为名。 里下河:里下河即里运河与串场河(下河)的合用和简称。里运河与串场河两河夹带,形成的地域空间,至少在唐代即已成形,而宋代串场河(下河)的命名,划定了里下河地区由西向东的区域位置。不过1949年以前,方志、笔记以及本地区相关水利文献,仅称这里为“下河地区”,直至1951年,连接淮河的苏北灌溉总渠修成,才正式确定了里下河地区的区域称谓。里下河的地理空间位置由四条河流切割而成,西为里运河,东为串场河,南为古凿运盐河(现名老通扬运河),北为新开苏北灌溉总渠。里下河地区涉及行政区有扬、淮、盐、通、泰,域内主要有高邮、宝应、兴化、姜埝(泰州)、建湖、盐都、海安、东台等市,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汪曾祺先生尽管是高邮人,但他乐于认自己的写作为“里下河文学”。 平原:里下河土地,为西来淮水冲积,与东海海滩伸长,无山陵之益,有泽国之利,土地平旷,水草丰盛。虽云平原,但也只是地形地貌差似,实与平原的地学概念大有区别。所谓“水乡”平原,水构成了这里的平面风格,而依赖于水的生产方式及生产物品,也都非一般平原所有。这里从前只种植水稻,农耕之外,就是渔狩,水上的收获为主要副业。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写的就是这个“平原”。 洼地:真正地学特点,或者确切的表述是:里下河洼地。与西边淮水比较,里下河低于淮水十数丈,与东边海平面比较,低于海平面二三米。每当淮水西来,里下河顿被没顶,而海潮倒灌时,则里下河又淹于盐卤。本地人形容里下河洼地地形,如同一只平放的巨大铁锅。 水浒:里下河地区有湖有荡有泊有港。它们有许多人文化的名字,射阳湖外,还有得胜湖、乌巾荡等,这些著名的湖荡承受了里下河的历史内容。但“水浒”也许最能体现这里的人文与地理历史特色。水浒,是湖泊中一块飞地。什么时候有这个叫法,难以确证,但里下河当年湖泊之一得胜湖,就有东水浒与西水浒,这块飞地建了村庄,叫东、西水浒村。《水浒传》的作者当年在兴化活动,“水浒”或许就这样成为一部长篇巨著的名字。 移民与村镇:里下河地区移民历史漫长,最大的移民据证为14世纪的“洪武赶散”。那次规模有多大,人口有多少,需专门研究,但在里下河地区,许多姓氏族群的族谱上,都有他们定居该地区的第一代人来自苏州阊门的记录。江南大姓大族的到来,形成了这里许多大村大镇,不仅成为里下河乡土社会的标志,也构成了里下河地区社会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成为里下河生活样式的生长基础。刘仁前和庞余亮的小说所写的“香河村”和“沙沟镇”,都可作代表。村镇是生长地方文学最好的温床。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