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故乡的河 故乡的桥

2013-11-22 08:01| 热度:9760 ℃ |作者:王晓山|来源:监狱文化网|我要投稿

我的家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扬州里下河地区一个的恬静小村庄——宝应县广洋湖镇严家桥村(简称严桥),家乡有两大特色:河多,桥也多。南北走向的一条“广射河”把本来就不算大的小村庄分成“河东、河西”两部分,河面上 ...
家乡的桥

       故乡的桥,虽然没有蔡国庆唱的《北京的桥》那么美,更没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秀,但家乡的桥仍使我难忘,记忆犹新,脑海里不时叠印出桥的印象,勾勒出桥的轮廓。故乡的桥仍不失为一种美。
       据说,清末民初,我村里有一个姓严大户人家,化了一生的积蓄,建造了一座大木桥,故称为“严个大桥” 、“严家桥”,简称“严桥”。 我们村的名字——严桥就是因此而来。听老人们讲,此桥,长约二百米,宽三米,用的是上等木材,有扶手。1937年左右,因驻扎在我村进行养伤的十几名的新四军丹阳独立团的战士,为了防止伪军和还乡团的围剿,新四军迫不得已把桥给拆了。从此每天都是一对中年男子用船载客渡河,我在的记忆里,男的是耳聋,人们直呼他为“四聋子”,河对面的人,光喊,他听不到,还要做手势,他才能看到,不过,他一直坐在船上等待要过河的人,他的房子也建造在河东的岸边上。他起早贪黑,不停来回撑船,十分辛苦。无不令人既怜悯又钦佩。由于我的外婆在河西,我经常要摆渡,在我的记忆里,尤其寒冬腊月,河口格外风寒冰冷,他双手被冻僵开裂、脸被风刺霜打而满脸邹纹而幽黑。他家人口多,他儿子是个弱智者,他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尽力让可怜的孩子们生活得好一些,甘愿吃此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
       人们隔河相望,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多少人因过河被洪魔吞噬,多少牲畜、财物被洪水卷走,人们望河兴叹,愁肠百结,欲哭无泪。只有等洪水过后,人们才能下水架起一座只能供人、牲畜通过的木桥,来年汛期来临时,再把木桥拆掉。在淇河上修一座能畅行无阻的桥梁,成为家乡人民祖祖辈辈心中的梦想。
       村子里的乡亲,都知道没有桥所带来的不便,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每年家家绢钱,到了一九八九年,村里一共筹集了资金二十多万,村里决定在原址上开始建造乡亲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已久的大桥。此桥面有三米宽,约一百五十米长,是一座拱桥。通行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前来观赏。石拱桥有一个大拱券,大拱券两肩上分别有3个小拱券,远远望去,如初月出云,似长虹饮涧,在河水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美观。最让人遗憾的是,此桥当时仅考虑人行桥,现在汽车也在上面通行,路面太窄,而荷载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
       桥的两岸是是常年摇曳的绿树,桥下是常年潺潺流水,落差达十几米。绿树掩映下的严家桥,壮观、与桥下撒网捕鱼的人,构成一派悠闲的田园风光图。
       分布在故乡各处的桥,多为水泥板或木头搭架而成,显得那样的随意而又简陋,仅有简单实用的通行功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除此之外,村里的桥很多,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桥多为木桥,大小、规格样式各异,各具特色。河中打入四根木桩,然后再在上面架上木横梁,铺上木板,还钉上了牢固的扶手,有的根本没有木板,就是原木定成木筏形,横在木梁上,便成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有的桥简直就是独木桥,有的桥走起来咯咯作响、摇摇晃晃,走在上面心惊胆战,没有足够的胆量根本就过不了桥,尤其风雨天气。夏季游泳时,我们常常站在木桥上跳水,三四米高的桥,一个猛子下去了,真是胆儿大。要是游泳累了,大家就躺在桥面上小憩,晒太阳;或胡侃神聊。夏天的中午,更是我们这些小孩的天下。一吃完午饭,筷子一丢,就往河边跑,赤裸的身上只挂着一条破裤衩,从下桥上跳下去,在水中戏耍浮沉。
       一到夏秋雨季,河水上涨就把木排桥冲跑了。雨天,路人带着脚下的烂泥小心翼翼地过桥,由于有烂泥在桥上,桥面很滑,雨天落入河中是常有的事。有时,木桥成为危桥,人们便把船横在两头,船上搭上木板,也便成为临时便桥。桥面为木板,夏天赤脚经过,脚底烫得让人狂奔起来。改革开放后,家乡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桥,几乎所有的小桥都被平式的小泥预制板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又被更为牢固的现浇式的拱桥所代替。
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故乡村口那座小石桥。桥是由石头砌成,桥栏上雕着大大小小的狮子,有的嘴巴大张,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姿态宏武,各式各样、形态万千。桥身刻着带草书形态的字体,龙飞凤舞,我不能完全看懂。每年中整个炎热的夏天(暑假我往往回故乡玩耍),那里便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乐园。
       故乡的桥,除了作为通行的功能之外,还成了附近村民晾衣晒被和晒农作物的好场地。夏日的夜晚,桥就成了人们闲聊乘凉的好去处。月亮洒下银白色的光,斑驳的树影中间露出点点月光,桥在水中有朦胧的倒影,水中还有一弯月。在月光下,水面泛起缕缕银光。水、月、影就像被画家精心安排过似的,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
       这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河和故乡的桥,小河里流淌着割舍不下的亲情与乡情,桥上镌刻着童年的回忆与欢乐。
12
本文分页导航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氾水印象上一篇:秋韵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