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白马湖的前世今生

2014-1-25 11:23| 热度:22576 ℃ |来源:山阳镇人民政府|我要投稿

  白马湖前世湖漕的重要通道  在很多扬州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记忆里,白马湖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如提到邗沟,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  邗沟最初是利用天然湖泊,开挖部分河道连接起来的一条河,沿线的湖泊也不是太 ...
白马湖今生滞洪,灌溉,饮用水源
  1954年8月6日深夜,山阳环白马湖大堤,在顺河村蔡家塘决口,洪水倾入,顷刻破淮宝交界之太平堆,直达苏北灌溉总渠南堤。
  山阳镇大东村(白马湖边的一个村落),76岁的杨凤才,至今还记得那场大水灾。“房子全被淹在水中了。”全镇人都搬到运河大堤上去了,每家只带了席子、铺盖和一些米面,在堤上搭简易棚子。”
  在宝应,山阳镇是唯一一个全镇都在运河以西的镇。当年,白马湖洪水漫过大堤,全镇范围都受淹了。
  史料显示,白马湖水漫过大堤后,山阳镇一片汪洋,水深达3.5米左右,漫及屋顶。
  在运河大堤上,杨凤才一家住了“三四个月”,到年前才回来,“房子都是木房子,幸亏没有冲走,我们就简单收拾收拾。”
  因为大灾,杨凤才一家人吃不饱饭,“有就吃两顿,没有就吃一顿,把肚子填饱就行。”
  特大自然灾害的切肤之痛,激起人们与洪水作斗争的决心。1957年,在白马湖南与宝应湖之间,兴建白马湖隔堤,西起老三河北堤,向东经金湖县白马湖镇,并延至宝应县运河西堤,全长23.01公里,并把62.5华里的山阳环湖大圩缩短到28华里。白马湖隔堤筑成以后,白马湖与宝应湖截然分开,白马湖为上一级湖,自此白马湖不再受淮河洪水的侵袭,而成为内湖。
  1960年整治里运河期间,建成白马湖穿运地涵,设计排白马湖水50立方米每秒,由于里下河排水出路尚未解决,至今只能排白马湖圩内涝水6-20立方米每秒入里下河。
  1963年,江苏省政府决定成立白马湖隔堤联防指挥部和白马湖隔堤施工总队部,由沿湖四县联防共保,负责堤防加固、防汛岁修、工程管理,并增做隔堤迎水坡干砌块石护坡,逐年加固土堤。
  1965年将叶云洞改建为北运西闸,设计能力307立方米每秒,兼可由里运河向白马湖送水,通常可排白马湖涝水50-100立方米每秒入里运河。到1968年,堤顶高程达11.5-12米,堤顶宽6米,险段内坡加做戗台,堤坡、堤顶普遍绿化,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在此期间,大堤抵挡住多次大洪水和强台风的袭击,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69年在白马湖隔堤上建成阮桥闸,低水位与宝应湖相通,汛期形成两级水位,相机排水入宝应湖。
  1974-1979年,淮安一、二级抽水站相继建成,又于白马湖北新河头建成镇湖闸,由云溪闸引里运河水入白马湖,经镇湖闸、新河引水至淮安站抽水入苏北灌溉总渠。汛期,淮安站可抽白马湖涝水180立方米每秒。
  2007年,于里运河北运西闸至淮安四站,开成输水河道,长29.8公里,不仅可将里运河里的水送至淮安第四抽水站下,还提高白马湖及输水河道沿线地区的排涝能力。
  国家连续数年拨巨资置办机电排灌设备,并对圩内一熟田沤改旱,白马湖具有滞洪调节排涝、为周边农田灌溉、乡镇用水提供水源,及湖堤保护村镇、农田的功能。“现在的白马湖圩区,已是旱涝保收的粮仓。”
  山阳镇所辖的白马湖区,多为围网养殖,这也让水面平静了许多。“过去没有搞养殖的时候,稍微有点风,湖面就是米把高的浪。”大东村党支部书记杨正顺说。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