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城乡统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个宝应”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近日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人大、政协“两会”贯彻中央精神,紧扣“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总目标,切准要脉,提出实施创新转型、项目带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民生共享和社会治理等“六大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建设“形象宝应”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融入发展大局。城乡统筹必须融入“四化”同步的时代大局,即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促进“四化”的同步发展。通过城镇化,把劳动力农业当中解放出来,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的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城乡统筹必须融入“四个宝应”的发展大局,作为六大战略之一,既相对对立,又与其他战略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努力把我县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等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坚持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并重,把城乡建设与新型业态培育坚持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城乡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整体一盘棋的思想,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整体推进。美好布局,规划先行。 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放眼全域,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各类规划,科学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做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勾勒出既要“百姓富”,又要“环境美”;既要“经济强”,又要“城乡美”的美好蓝图。城市精髓,贵在人文。设施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美丽乡镇。充分挖掘传承文化,突出抓好地方文化的保护利用,保护好古民居、古建筑,凸显古意古韵。深入挖掘宝应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功能为本,福泽黎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使集镇建设更好地惠及民生。保持水环境、大气质量良好水平,建设“公、水、铁”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群众提供服务。 打造美丽宝应。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推动城乡资源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过程。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描绘了“精致城市—优美集镇—美丽乡村”的美丽宝应的蓝图。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理念,正确处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辩证关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化路子,在良性循环中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有力地带动了绿色产业、休闲旅游,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完善交通、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加大城乡环卫综合整治力度,积极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凝聚发展合力,形成城乡建设的长效机制。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