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徐汝清和《情系荷乡》

2016-1-30 18:00| 热度:6902 ℃ |作者:何开文|我要投稿

闲暇,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然而,中国的名著也好,外国的名著也好,这些相对于宝应来说,都属于“舶来品”。而当我翻看徐汝清新近出版的文学作品集《情系荷乡》,却使我眼前豁然开朗,精 ...
  闲暇,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然而,中国的名著也好,外国的名著也好,这些相对于宝应来说,都属于“舶来品”。而当我翻看徐汝清新近出版的文学作品集《情系荷乡》,却使我眼前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因为这本书是地地道道的“土产品”。
  认识徐汝清,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世纪1998年底的一天上午,县文联办公室来了一位面容慈祥、说话略带微笑的老者。经过交谈,我才知道他是我们宝应小有名气的徐汝清,是一位痴情于文学创作的“老爬方格者”。当彼此谈得较为投机的时候,他从包里拿出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几份报刊。
  徐汝清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宝应县水泗乡助理秘书,乡邮电所所长、广电站站长等职。他喜欢读书、看报,爱写新闻。1997年7月从乡广电站站长的位置上退下后,痴情于文学创作,善于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人和事写成一篇篇散文,至目前已有数百篇描写水乡特色的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以上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其创作的劲头正是如日中天,其创作的特色被文学界评论为擅长以荷为题材的“乡土作家”。2003年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专辑《情系荷乡》。捧着这一本沉甸甸的文学作品专集,我的感觉是凝重的,对徐汝清在“夕阳红”的人生晚年时期还如此执着、痴情于文学创作,内心里十分敬佩,同时也十分的感慨。
  宝应,是全国一千多个县中唯一的被皇帝御赐为县名的县份。传说唐朝上元年间,僧尼真如夜梦天帝赐给八宝进献唐肃宗而更年号为宝应元年,得宝之地改名为宝应县。宝应,又因一部电影《柳堡的故事》而名声大振,一曲充满水乡风情的《九九艳阳天》唱遍神州大地。我们几乎是在唱着《九九艳阳天》歌声中长大成人的。宝应,又是国家农业部首批的“中国荷藕之乡”。盛产的荷藕畅销海内外,在水泗乡有著名风景区“荷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上万人;有颇富水乡特色的旅游观光地“九龙口”。
  徐汝清是射阳湖镇水泗人,是宝应荷乡这方热土养育了他,也是宝应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他擅长写荷乡特色的才气和灵气,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厚实的生活源泉。
  退休以后干什么?就一般人而言,退休是工作与事业的结束,是享受清闲的开始。曾有人劝徐汝清,“你能说会写,再找个事做做,多挣点钱嘛。”“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退休后还是学学麻将,玩玩牌吧。”面对亲朋好友的劝告,徐汝清不为心动。他不想醉心于“砌长城”、“捉苍蝇”,而是笑对人生,善待退休。他1996年春季,写出了散文处女作《三代人的笑》,发表于《宝应报》、《扬州消费报》。第二篇散文《祭祖》被《扬州消费报》、《江苏老年周报》采用;第三篇散文《我家有棵大梨树》又被《扬州日报》、《中国工商报》采用。从此,徐汝清的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其作品相继被《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文学故事报》、《广西文学》等众多市级、省级、国家级大报名刊采用,其中一篇散文《提前一天过大年》,在《中国环境报》、《中国水利报》、《四川日报》、《上海老年报》等十多家报纸发表,同时还被发行量超百万份的《扬子晚报》用于2000年春节这一天的头版二条。
  难能可贵的是,已是花甲之年的徐汝清对创作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是极其严谨的。据我所知,徐汝清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描写荷乡的纪实性散文,有的稿子涉及到现实中的人和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前往核实、校正。1998年春写成的散文《蕻》,除了请多位文学朋友修改外,为了论证文中所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赶散时,人们才在水泗这一块小绿洲上定了居”的依据,他特地来到水泗乡冲林村,在现场查看了明朝时的墓碑,见到上面刻有“明朝洪武”等字样心里才踏实。此稿在《宝应报》、《扬州供用电报》、《老年生活报》发表后,深得老干部的赞扬和肯定,被评论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感动了不少老编辑,老作家。每篇散文定稿前,他总是要写了改,改了又写,不耻下问,甚至还将初稿念给不识字的老伴听,问她是否符合荷乡的情景,是否通顺好听。老伴常和他取笑说:“人家退休后忙赚钱,你是打印寄稿件要贴钱。”徐汝清却淡淡一笑,说:“只当我喝酒、抽烟的吧,你看这一份份的样报,不是丰收的果实嘛。”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满目青山夕照明”是一种境界,“人生六十方开始”更是一种境界。而徐汝清年过六十不甘寂寞,用手中的笔来颂歌荷乡、赞美家乡的执着情愫,更是一种“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独特境界。我希望徐汝清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多出佳作,多出精品,为繁荣宝应的文学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先后载于2003年的扬州晚报、扬州广播电视台、扬州文学杂志,并在上海《榕树下》网站发表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