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妻从县城回到老家,看望父亲。刚进屋看见父亲正在清理家里废品杂物,地上放着一只又破又旧已经褪色的木头匣子,我好奇地用脚把它翻过身来,里面装的是一只已经锈蚀了的小喇叭,那时,我们老家都叫它“广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宝应农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茅草屋里,都挂着一只圆圆的广播。圆圆的广播上面有两个接线的小孔,一个小孔是接公社广播放大站传输信号的广播线,另个小孔是接在屋内插入地面的地线。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用几块小木板,请木匠师傅打个广播盒子,并用黄漆将广播盒子漆成金黄色,在正面掏个有“五角星”图案的圆洞。并用大红漆把图案漆成红色,再把一块雪白的纱布蒙在图案下面。然后请大队里的广播线路维护员到家里拉线安装。早晨,小广播一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东方红》就像一把响亮的军号,在黑暗中吹起了起床号子。安静的村子立时沸腾了,油灯由东向西一一亮起,男人披衣抽烟,女人翻身下床,柴席的吱吱声,门栓的哗啦声,鸡鸭出圈的扑扑声,孩子们慌里慌张地起床声,把黑暗搅得开始有黑见亮。吃过早饭,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大人们则拿着劳动工具下地干活了。 那时,我对挂在山墙上的小广播感到很好奇,曾无数次仰着小脑袋,盯着这个神奇的小广播看。我一直都以为有一个像孙悟空一样的人躲在里面说话,并且他会变男女声音,躲在里面还会唱好多好听的戏曲和歌曲。有一年秋天,我趁父母下地干活,和几个小伙伴站在大桌子上,把挂在屋里山墙上的广播盒子偷偷拿了下来,把广播盒子翻过来找,竟然什么也没找着。正在这时,父亲回来了,几个小伙伴都吓得不敢说话,可是父亲并没有责骂我们,他笑着说,“傻孩子,里面没有人,快把广播挂在墙上吧,再找就成傻子了。”看见爸爸没有生气,我们这才把广播重新挂在墙上了。 印象中,大人喜欢听天气预报,他们关心的范围不大,只听本地的。如果广播里说晴,他们就松了一口气,说:好天啊,赶紧晒晒被子,把该拿出去晒的都搬出去;如果广播里说有风有雨了,他们就一脸的担忧,说自己还有好多活没干完,要赶在下雨前把哪些紧要的事情给办了;如果广播说气温下降,女人们就开始忙着从柜子里取出家里人的衣物。总之,广播成了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播里唱的戏曲和歌曲给男女老少也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像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唱段,以及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向雷锋那样》等重播了几百次,有的连唱词都熟记于心了,但还是听的津津有味,有的干脆站在屋内跟着广播哼唱起来。当然,国内外和本地的新闻,广播里自然会每天按时告诉你。到了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坐在桌子旁边做作业,边听小说连播;晚上8点半或9点(冬夏季节不一样),广播里开始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乐,大人小孩都知道,广播结束了。广播一结束,大人们都会说,广播都结束了,赶快睡觉。 时光宛如一列火车,恍惚间,就呼啸而过。如今的孩子,手拿遥控器想听、想看什么节目,手一按就行了。昔日的人们早已忘记了过去的广播了。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