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徐晓林,三十年烹制一道宝应乡土大餐

2016-3-1 16:55| 热度:9487 ℃ |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跑马阵》和《三人花鼓》是黄塍镇的一张名片,因为它们,很多人都知道宝应黄塍,作为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自1989年重新挖掘整理并组建传承队伍后,先后在省市获得了多种奖 ...
  《跑马阵》和《三人花鼓》是黄塍镇的一张名片,因为它们,很多人都知道宝应黄塍,作为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自1989年重新挖掘整理并组建传承队伍后,先后在省市获得了多种奖项。作为一个乡镇级基层文化站,能够获取如此多的殊荣,让人赞叹的同时不得不好奇。带着这个疑问,记者第一次走进黄塍文化站。
  黄塍文化站筹备于2006年,2008年建成。当年在无地块,无资金的情况下,文化站的领导职工自行集资五万元买下了眼下的地块,后又多方筹资建成了面积达1500平方米,全县数一数二的文化体育综合楼。楼内设有多功能厅,图书室,排练厅,乒乓球室等等,实行免费开放。楼内走道墙上悬挂的表演照,散发着浓厚的地方民俗。三楼的书法展览室,满墙的本土书法家以及爱好者的墨宝,那些字迹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室内氤氲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如果不干现在这份工作,我一定会是个出名的大厨。”徐晓林站长笑眯眯地说,“做事情用心就能做好,如果是喜欢的,那会做得更出色。”看似不搭界的两种职业,徐站长说这话,记者信。
  八十年代初徐晓林就进入文化站工作,算起来三十几年了。当年高中毕业怀揣文艺梦想的他,爱好舞蹈,喜欢写写画画,专门学过摄影。在当时的黄塍他绝对领先了时代潮流。
  因为爱好所以充满激情,再加上注重专职文体队伍的建设,黄塍镇的文化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在黄塍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他们身边人身边事,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话剧《桃花盛开的地方》,受到各乡镇的好评。老百姓演员亲切,地方话诙谐生动,大家在观赏的过程中或笑或泪。这种宣传地方文化与国家政策的独特方式,很受老百姓欢迎。如今这部情景话剧已经入选我县的五个一工程奖。每年的乡镇运动会,形式多样,趣味盎然,尤其是插秧比赛,传统的劳动让大家体验了别样快乐。文化站紧紧围绕“精致黄塍,幸福黄塍,和谐黄塍”的建设宗旨,常年举办新年文艺巡回演出,新春球棋类比赛连续举办近三十届,新年灯谜竞猜等活动,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着丰足的精神食粮。
  在丰富文化活动的同时,文化站也注重文化设施的均衡发展,建了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镇文化体育广场。各村都有文化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使得老百姓既得到了精神享受又可以强身健体。
  黄塍文化站将建古色古香的农博馆,展示地方历史与文化。谈到这里,徐站长有点遗憾和心痛地告诉我们,几年前《黄塍乡志》的整理者去世,当时的许多珍贵手稿,被整理者不识字的妻子一把火全烧了。而了解其中典故的人又都去世,口口相传的文化在此断档,不能重拾,这样的损失再也无法补救。
  窗外,细雨霏霏。初冬天气乍冷还暖。闲聊到美食,徐站长说他喜欢做菜,记者不由诧异眼前书卷气质,儒雅可亲的老大哥,怎么也有烟火味?但是徐站长一番做菜的行话,让记者不得不佩服。他说做菜首先讲究选料,搭配,煎炒烧煮讲究火候。各种菜品都有各自的特性和做法,茶酒要慢品,饭食要细嚼,那样才能尝出真味。问他为什么喜欢做菜,徐站长说:因为从中找到快乐。
  有这样一位热爱生活,懂得品味的掌勺人,黄塍的文化大餐能不是一道诱人的美味?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