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初夏,陡然暴热,太阳就象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空,灼得大地炙热滚烫,晒得人们心烦意乱,地处宝应东荡水乡的我们家也未能幸免,对此,祖父发话了:“赶快把小敞搭起来,好藏藏头。”于是,祖父搬出两捆粗而匀称的芦柴,剁掉芦柴花,开始打笆,伯父、叔父在门前埋下几棵七、八尺长的柳树桩,又找来几根破旧撑船篙,用蒲绳横竖绑扎在柳树桩的梢部,搭成小敞的骨架,再把芦柴笆放到顶子上,扎紧扣牢,便成了小敞的雏形,柴笆上再苫上厚厚的青柴,一个既可遮阳、挡雨,又可吃饭、避夏的小敞便搭成了。 老家在苏北宝应东荡水泗乡。回想从前,农村里的房屋普遍都很矮小,且大多数人家又无窗户,即使有窗也不过是一尺左右的小窗,平常呆在家里都觉得闷,到了炎热的夏天,更是闷热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夏天一到,许多人家门口紧挨着大墙搭起了小敞,直到秋后才拆掉呢!谁家有个小敞,谁家就热闹得多,左邻右舍都来纳凉聊天,有的还端着饭碗到小敞里来谈笑,连过路的人无意当中也到小敞里来避避暑,歇歇脚,讲述起异地新闻。 每年夏秋两季,人们常在小敞里避暑纳凉,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而且小敞也自然地成为人们看书学习、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是嘛!你若环顾小敞,笑声四起,兴趣盈然:有儿童在津津有味地翻阅各种小画书;有老人在全神贯注地看“三国”、“水浒”等历史名著;有青年人在全神贯注的下象棋、打纸牌;还有善于言辞的文化人有声有色地说书、讲故事;有老叟在划蒲、搓绳,有老太在纳鞋底、缝补衣衫,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聚精会神听说书、听故事。回忆起我的学生时代,也常常在小敞里看书、做作业、写文章。在小敞里,我听过不少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受到过乡亲们的勤劳、朴素思想的薰陶。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普遍建起了高大明亮的瓦房和楼房,家家都有了电风扇、电视机等许多家用电器。火热的夏天,人们都在家里吹电风、看电视,边看新闻边吃饭已成了好多人的习惯。小敞越来越少见。老赵家住村庄中心地段,昔日里数他家小敞最热闹。日前,我回水泗老家探亲,在老赵门口遇到他,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小敞。他婉惜地说:“十几年都没有搭小敞了,确实冷清得多,人与人之间接触交流大大减少,情感疏远了许多,也就没有以前人与人之间的那样的融洽和亲热。”接着他又摇摇头:“有小敞,人多、欢笑多,没有了小敞,也就少了个是非之地。”是呀,从前,不少的婆娘们在小敞里天天相聚,日日闲扯,难免说起张家长李家短,说话轻,传话重,给邻舍间带来了许多的磕磕绊绊。如今小敞没有了,少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小敞交流”,也就少了一份庄前村后的飞短流长。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