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县射阳湖镇刁夷村的来历

2018-6-18 09:24| 热度:14893 ℃ |作者:刁仁东|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刁夷村地处宝应县东荡地区,位于射阳湖镇西岸。现有刁舍、夷舍、李墩、胥墩、新农等五个自然村庄组成。史料记载及当地老人传世记忆,刁夷村得名源于刁氏、夷氏两大家族姓氏。从前的刁夷村是一片芦苇荡,只有几户人家而且常年生活在船上居 ...

  宝应县射阳湖镇刁夷村的来历

  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小学 刁仁东

  一.村的历史

  刁夷村地处宝应县东荡地区,位于射阳湖镇西岸。现有刁舍、夷舍、李墩、胥墩、新农等五个自然村庄组成。史料记载及当地老人传世记忆,刁夷村得名源于刁氏、夷氏两大家族姓氏。

  从前的刁夷村是一片芦苇荡,只有几户人家而且常年生活在船上居多,隶属于宝应县西射阳湖荡区天平镇。在荡中心有一条自古就天然形成的河流,因此叫它为古溪河。也有人称呼它为斜路河(至今还有人这么叫,因为是斜方向的)。这条河向南的出口转向东可以一直通到宝应县天平镇,故也可以说是天平河的延续。(古溪河的古迹现在还在,向北分叉为八字型一大一小的两条河。一条直接穿村而过,连通三横河,另一条向西流向三横河。有一部分被围湖造田占用切断了,使其担当河流的作用不再拥有。解放后兴修水利,整治河道,把天平河直接向西延伸与三横河相通,堵死了古溪河。)在河两岸各有一处自然形成的高地,刁七五的后人和夷氏先人各占一块相错而住,刁氏在东,夷氏在西。刁氏的北面同时还住殷氏先人。(开始人们用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接着条件改善,就修了一座木桥相连,但是后来遭遇龙卷风把桥掀翻了,加上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就改建成了一座水泥桥,被命名为幸福桥,至今仍然使用着。)当时的人们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有生活在岸上的,有生活在水中的。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有少部分人家仍然生活在船上。因为到处是水,几乎没有陆路。所以先人们出门交通工具主要是船。(据刁夷的第一代通讯员刁寿喜回忆说解放前他们当时就是靠撑船送信。宝应的天平镇被叫作赶命庄。因为为了保证信件准时送达,需要使出浑身力气去拼命撑船,一趟出差过后,全身无力,简直要人性命。故此得名)。

  每到雨季发水时,刁夷的荡区基本就是一片“汪洋”,能够看到的除了水就是一望无际的湖荡植物:芦苇长的连上天,荷藕连片不见边,蒲,茨菇,菱角,水葫芦,纯头菜,绿萍,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水草到处都是。野鸡,野鸭成群飞,一派原生态的景象。灶房里也能捕到鱼。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先人们的特殊的生存本领:捞鱼摸虾,踩藕翻蕻,撑船游泳等,个个都是高手。他们住的是用泥土垒成或是用芦苇扎成的篱笆房子,一家连着一家。有个传说:有一年村东失火,火借风势,一直烧到村西。他们靠卖鱼,卖藕,卖芦柴草,卖蕻为生。主要销往西安丰镇,射阳湖镇、天平镇,宝应县城,楚州、南通、盐城和三泰等里下河地区。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外来姓氏(杨氏,成氏,陈氏,胥氏,许氏,祁氏,殷氏,张氏,蔡氏,徐氏,宗氏,王氏等)的加入,人口再次快速的的增长,于是就形成了四个自然村庄。几乎同姓住在一起,于是以人口姓氏多少命名居住地名称:刁舍,夷舍,胥墩(小舍)和许墩(大舍)。其中许墩还包含宗墩。人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繁衍后人,代代相传。因为刁氏与夷氏人口最多,于是就以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为刁夷村。解放后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大修水利。主要开挖和拓宽了一条连通南北的三横河。(三横河是人工河,它是大运河东宝应县境里向东依次数的第三条横向河流,向南流向鲁垛镇,柳堡镇,子婴河镇一直到高邮市境里,向北穿过大溪河,经过钱沟村,安沙河流向淮安境里)。刁夷村的村名从古到今几乎没有变过,据老人讲有过一次短暂时间曾被改名为春雷大队,后来人们不习惯,又被改回刁夷村。刁夷村原本属于水泗乡,2003年水泗乡被撤乡并入射阳湖镇,刁夷也因此并入射阳湖镇。后来为了管理需要加上新农靠近刁夷,经过镇党委研究报县政府批准,把新农村也划入刁夷村一直至今。

  现在刁夷村辖17个村民小组,常住户1245户,人口4800多人。过去的刁夷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一片荡田处处都小木桥。经过刁夷人民艰苦努力,现在的刁夷村已经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村,全是水泥路面,一片广袤良田。种田全是机械化,庄容庄貌大改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党的好的方针政策,刁夷人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满怀信心朝着中国梦奋力前行。

  二.人的历史

  1.刁夷刁氏来历

  据《苏州市志》记载:“洪武初年为加强国家统治,开发落后边远地区,实行戍边屯田制度,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洪武五年(1372年)迁苏州阊门一带富户百姓,至苏北沿海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武赶散”。通过对宝应地区刁氏家谱研究以及家谱序言真实记载,刁氏先人刁一世刁七五公就是苏州阊门被迁移的其中对象之一。除了刁氏还有其它的姓氏也有此现象。不仅宝应有此现象,其它县市也有由此现象。宝应地区的当时“朱刘乔王”四大姓氏皆自称明初从苏州迁入的。

  一世刁七五公原来是江西人,后来不知何故到苏州阊门,后因“洪武赶散”被迫又从苏州迁移到苏北扬州市宝应县地区。家人主要定居宝应东门外民便桥,故人大多葬于三里沟、七里沟一带。有刁氏祠堂和多座祖先坟墓埋葬地可以证明。

  后来子孙繁茂,为了生计开始流向不同区域。沿宝射河向东零星皆有刁氏,其中以望直港,射阳湖镇水泗刁夷村最多。向北流向淮安陈桥,流均等处。向西流向宝应长沟、金湖县甚至还有天长界牌和盱眙观音寺等地,向南流向高邮仪征等地。也有到外省市的谋生的。通过考证都为刁七五公后裔,同属弘农堂。

  2.刁夷刁氏与夷氏是表亲

  据清朝年间修订的同治家谱记载:一世刁七五公的后人五世刁正的二儿子,六世刁穟娶夷氏女为妻,这刚好证明刁舍人与夷舍人是表亲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刁氏人与夷氏人同在一桌喝酒、吃饭,还互相称呼老表,互敬酒礼,但小辈们只知道说不知道原因。现在可以说明至少五世刁正曾在刁夷落脚过。不然他的孩子刁穟与夷家女联姻无法解释,因为那时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直到结婚才相识。由此推断刁夷的刁氏先人根在宝应,后来向东发展置办产业,看中了射阳湖荡区刁夷这块肥水宝地,同时来的还有夷氏先人,于是扎根生活,从此定居下来,一代又一代。(过世的老人曾经说过刁氏家族中有的人家就有过上百亩的田地,或许真是这样的。现在研究家谱的就发现有许多人家上支与同治谱完全对接)。刁夷的第一代刁氏应该就是五世刁正的儿子刁穟。既然刁夷早就有刁氏人生活,那么刁氏人祖先为什么没有一座像样的祖坟呢?原因是刁夷本是一片荡区,高地较少,活着人还没地住,就更不会让给过辈的人住了。但也不会把过世的人葬于水中或是放在船上,所以他们只好到它处卖地,埋葬祖先。这就完全可以解释刁氏祖先坟墓在外地,到了六、七十年代,有很多人家把老祖坟从外地迁回家的原因。过去的有钱人,一般很少像现在这样置办房产,而是把钱用来卖地,谁家的地越多就表示越富有。

  3.刁夷刁氏堂号

  对照刁氏家谱可以看出五世刁正生有两子即刁穆和刁穟。刁穆一支采用五岐堂为堂号,而刁遂一支采瑞麦堂为堂号。结合老人们传下来的堂号推断刁夷刁氏堂号就是瑞麦堂。堂号来历:相传刁穆和刁穟都是农民,有一年风调雨顺,麦地获得了全面大丰收,有的麦穗甚至结了五个穗头,于是老大就引用五岐作为堂号以示纪念,老二就引用瑞麦作为堂号以示瑞麦兆丰年。

  4.刁夷五大门说法

  在刁夷有五大门一说。通过家谱研究,六世刁穟有五个儿子,分别为刁化、刁儉、刁价、刁信、和刁侃。其中刁侃的后人留在了刁夷繁衍生息至今,其余弟兄都去别处谋生。晚辈中有嫡亲弟兄五个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各立一房并有子嗣到现在的却为数不多。故只能根据原始家谱推断应该就是这五大门,至于后人有其它解说目前无法考证。

  (根据刁氏家谱研究者刁仁忠提供资料和刁氏家谱记载整理。发掘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内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