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平 我说的这个高考距离现在已经34年了,那是1985年的高考。 那时我是一位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参加高考的是我这个班的学生们。 我教的这个班是一个文科班,有60位学生,最后实际参加高考的只有56人。 高考前紧张的复习,老师们不厌其烦的叮嘱,家长们殷切的希望,学生们自己刻苦的努力,这一切都不必再说了,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在高考前,许多同学都向我提出了高考结束后开一个联欢会的请求。我们班有许多农村的学生,第二天就要打起背包回家了,这一次聚会可能就是我们班这56位同学最后一次相聚了。所以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高考结束也就是7月9日的晚上,安排了一场毕业联欢会。我很看重这一次班级的聚会。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童震声,他带来了一架电子琴,很普通的一架电子琴,可在当时就是大型的电声乐器了。 那时的高考是在7月的7、8、9号,天气非常热了,教室里没有电扇,更说不上空调了,近60个人拥挤在一间教室内,那热度可真是高。我们打开了所有的门窗。 我们采用的是很传统的击鼓传花的形式,鼓停时花在谁手里,就说几句话,表演个节目,如果是唱歌,童震声就用电子琴伴奏。 虽然这个班有一小半学生是我从高一一直教到高三的,最短的也是从高二分文理科后教起的,也有两年了,应该说是很熟悉了,但是同学们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 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晚上大家都很“嗨”。许多平时很文雅的学生,有些农村的男孩子甚至有些腼腆,但这时他们完全地放松了,表演起节目来也不拘谨了。也许这些孩子平时在宿舍里也是比较随便的,但到了教室里,在那浓重的学习氛围的压抑下,他们很少这样欢乐的笑。 哪一个同学表演什么节目,我已经完全回忆不起来了。当时我还用我的盒式录音机录下了整个实况,我想是若干年后有机会再放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后来这盘磁带再也找不到了,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我们文科班有不少女同学,这是理科班所没有的,但班级上男女同学也是很少在公开场合下接触的,连互相间的讲话也几乎看不到,即使是班干部开会,或是学习间必要的交流,他们也是很紧张而拘束的。可这个晚上,男女同学的界线一下子化为乌有,他们之间忽然变得融洽了,谈笑风生。他们互相调侃,拉节目,好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多年好友,欢乐的气浪好像要把屋顶掀翻。 这使我这个班主任感到诧异,也许他们心底里早就充满了青春的萌动,早就勃发着对异性的关注,只是有一道无形的墙把他们隔开了,这墙也许与学习的压力有关,也许与当时社会的风气有关。 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许多同学有男有女就分别组团,由农村的同学邀请城市的同学到乡下去玩了;我也没有想到,后来,我班上有三对同学喜结连理,组成了家庭。 其实,那个晚上,看到同学们欢乐无比的样子,我是有一丝伤感的。 因为那时我已经接到调令,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这个班是我当班主任所教的最后一个班了,我也很珍视与同学们的友情,我们毕竟在一起度过了两三年的时光。这期间,有太多难忘的事。我是学校里教高中最年轻的老师,比他们只大了十多岁,所以师生之间就像朋友一般。 根据我的人生经历,我知道这样欢乐的时光很难再现。也许当时很多同学都没有意识这一点,但我有这种感觉,因为那时我高中毕业已经17年了,我们当年没有高考,可从来没有过全班同学的聚会,而且也根本无法联系到所有的同学,更无法欢聚一堂了。 然而,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的那种氛围,同学们的亲密无间,久久压抑后的情感喷泉似的释放,回荡在教室中的歌声与笑声,永远都铭刻在我的心里。我非常怀念那个晚上。 我奉劝今日参加高考的同学们,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班师生好好欢乐一下,因为这样的机会以前没有过,以后也很难再有了。 本文系【何平】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