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朱氏家祠位于老城朱家巷北小石头街8号,为清湖北布政使朱士达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间。有门厅、穿堂、大厅、厢房共19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700平方米。是宝应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之一,也是朱氏家族仅存的一座祠堂。 2011年,朱氏家祠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门厅脊饰。 石鼓。 过厅。朱氏家祠近年经过重新修缮,焕然一新。 砖砌围墙,薄青砖铺地。 斗栱五铺作。 过厅正中悬匾:第一世家。宝应朱氏为明清时期江淮区域的“四大文献世家”之首,明朝初期从苏州迁至宝应,明朝出父子进士,清朝时期一门三进士。 二十世书香门第,五百年忠厚人家。 第一世家历代著作展示。 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分心槽,内柱置于跨中。 文献世家,过从甚密。 宝应为儒学之乡。朱、刘、乔、王为四大文献世家。朱氏一家,以才学名登科者逾百人。清代,有探花朱士彦、朱士达、朱士廉“兄弟三进士”。朱士达就是本支祠的始祖。 屋脊空筒。 正厅。 正厅东西厢房,布置明清两代“宝应朱氏世祖代表人物”展;正厅布置“宝应朱氏人文史略”展。 朱九江公曰蕃《吴承恩跋朱曰蕃书诗歌字卷》书法墨迹节选(书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77,帋(纸)本,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读书无近迹,草树有冬荣。乾隆三十六年恩贡,候选直隶州州判朱宗贽诗文。 正厅檐柱楹联:一门兄弟三进士,两代世家五车书。 瓦当滴水。 正厅五架梁。 世泽延绵,科第蝉联,簪缨相继。 缅怀列宗遵祖训,传承文脉秉家风。 牌位供奉处,始祖八三公夫妇牌位放在最高位置。 屋顶檩条。 朱士达一支为宜禄堂。 厢房边开偏门。 偏门内有思祖亭。 墙角修竹。 清道光丙申夏八世孙重同重摹上石,横江词,朱曰蕃手笔。朱曰蕃,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兵部员外郎。 迁碑记。宝应朱氏一世祖为八三公,元末明初自苏州迁来宝应,勤耕善贾,深得民爱。八三公后裔诗书世泽,仕途通达,世人称其后裔为集文理史学与官宦为一体的朱氏家族。 八三公配戚氏,身后夫妇合葬于金湖县戴楼镇入江水道中。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八三公墓基将淹于水下。经子孙共议,将石碑迁于此,以孝慰先祖之灵,亦启示后人知其渊源。 十六世孙探花朱士彦书,道光十五年二月立八三公之墓碑。 思祖亭。癸己年二十一世孙庆裴敬题。 六角水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矣! 思祖亭全景。 屋顶线条。 乾隆三十五年石碑。 闲置的门枕石。 古人以祠堂作为联接家族关系的纽带,这其中有它的积极意义。在今天,人际交往减弱,人常常产生无助和孤独感,缺少倾诉和交流的出口。吾人应从先人的家祠中寻找借鉴。 作者:诚意侯,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A类安全员。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