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八年(1215年),浙江天台人贾涉来到宝应任县令。旧县志上称其“幼好读书,慷慨有大志。”还说他“有宦绩”,是北宋和南宋两朝宝应县令中最杰出的人物。的确,南宋朝廷是器重此公的,他官至能够与宰相平起平坐的少府少卿,死后被迫赠龙图阁大学士光禄大夫。元朝的 等编写的《宋史》上有《贾涉传》,因为他于八年后的嘉定十六年(1223年)即去世了,据此推算,他到宝应时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朝廷把这样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派来,可以想见,他来到的供职之地,也肯定非同寻常了。 南宋与金国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因蒙古人兴起,金国都城被逼几次南迁。金人为求安,频频向南宋催逼岁贡的财粟,转而献给蒙古人。而且屡犯宋境,寻求退路。当时河东、河北(今山西、河北)与山东一带百姓,因不堪忍受金邦的压制和虐待,纷纷起义,建立“忠义巡社”,也曾力拒金兵,斩获颇众。南宋将他们编为“忠义军”,共五万人。分驻淮阴、涟水、宝应等地。因军饷时常短缺,怨恨朝廷与金兵谈和,于是忠义军发动兵变。致使抢掠不断,百姓遭殃。处于上述情况,位于南宋北缘的宝应,迫切需要一位能人前来坐镇。 贾涉来了,他见县无城池,难保一方百姓安宁,报请朝廷批准后,即调集民力,按照加强边防的标准,建筑一座北自花城,南至清水湖(明朝时县城南门外即是湖边),西起今运河堤,东到原宝应中学以东的南北走向高阜。垒土夯实为墙。工程开始后,因其家中老人过世,离职回乡丁忧。嘉定十年夏四月,金兵取道光州(今河南潢川)大举南下。朝廷在派兵抵抗的同时,命贾涉复任。贾涉到宝应后,上书朝廷曰:“降附踵至,而金乃请和,此正用高澄间侯景遗策,(公元548年,东魏高澄假意求和,多次致信梁武帝,离间侯景与梁国关系)恐山东之祸必移于两淮。况金人所乏在财与粟,若举数年岁币还之,是以内啗馁虎。又‘忠义军’人源源而来,不立定额,自为一军,处之北岸。则安能以有限之财,应无穷之须。饥则噬人,饱则用命,其势然也。”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跃然纸上。爱民之心,护民之意亦可见一斑。 也许得到了为数可观的拨款,贾涉重新启动建城工程,官为之修,紧锣密鼓地施工,年底告竣。至此,宝应又有了抵制兵匪和阻挡洪水的屏障。城池汇聚人气,贾客云集,商贸渐兴,为日后成为管辖盐城、淮阴、山阳、涟水等县的州治所在奠定基础。 贾涉在宝应,做了许多好事和实事。他的任所在嘉定桥(今大新桥)东,而原来一直在桥西。他修复孝仙桥后,因时在嘉定年间,便易名嘉定桥,使街道相连,成为通衢。由于运河是纵贯南北水上的船运要津,为便利计,他在县城西北隅重建县宇,让治所返回原址。为弘扬儒家学说,他在县署南广惠桥西首建学宫,开礼乐风气之先。当时,穿城而过的古邗沟(亦称夹耶渠)淤塞日久。自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即宁宗庆元元年(1194年)黄河夺淮后,宝应城乡百姓屡受洪水漫溢之苦。贾涉下令疏浚古邗沟,并向东开凿一条直通射阳湖的河道。统称为宋泾河,沿用至今。宋泾河的功效非常显著,既让县城居民减少临水之忧,又确保下游农田灌溉,淮水顺畅入海。站在新筑的城墙之上,瞭望宋泾河一路东去,可以隐隐约约得看见烟波浩渺的湖水。濒湖的望直港因此而得名,望直港也由河名渐次演化的庄名。 嘉定十二年(1219年)五月,已升任真州(今仪征)通判、知盱眙军,并被授为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的贾涉,虽调离宝应,依然关注宝应民众的安全。据其所请,宁宗赵扩下诏,将已被杀死的丞相韩统胃在宝应的五十九顷没收,拨给忠义军耕种。把这些人安顿下来,避免了许多麻烦。后率兵北上,大破金兵,并收复登、海等郡,使金人不敢窥视淮东六。七年之久。留下了令人称道的业绩和官声。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