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到南京参加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几家单位发起的90年青年新诗大赛颁奖的缘故,有机会再一次见到了亦同老师。 知道亦同老师也是柳堡人,已是10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牵头搞了个“柳堡诗社”,便给《柳堡的故事》作者石言写信,经他“引荐”,我才认识了冯亦同——笔名叶彤,1941年生于宝应柳堡乡,其父为著名爱国知识分子、“冯氏补习团”的创办人冯立生……几乎是在同时,我收到了两位作家的回信,亦同老师对故乡的年轻人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题写了贺词及社刊名。 第一次见到亦同老师,是1987年中秋佳节后的一天,就在柳堡,当他特意找到我的时候,我真有点不知所措。我随他一去他的衣胞之地,去他生长的小屋拍照,去柳堡大桥和柳堡湖领略水乡的风情,去小学校里参观,在杨树林里漫步;看丰收的船儿飞驶看珍珠闪耀……我默默地看着他,他的矜持和含蓄、他的天真和好奇、他的热爱和追求无不深深地感染了我。而他对故乡的那种真情却使我热泪盈眶:“是的,我的心,也在默默地回答你,这是故乡泥土拌着母亲的乳汁,流入我生命的永恒……”(摘自亦同的诗作《最后的乡音》) 不久,我便在《新华日报》副刊上读到了亦同老师的《又见柳堡》,便又在他如歌的行板里重温了那一份珍贵的乡恋:“柳堡,柳堡,对我讲述你今天的故事吧,我久别的亲人啊,那绿荫中熟悉的桥影,可是你张开的手臂,要把我紧紧拥抱?”看得出,故乡的作家、诗人与柳堡“有着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 而这次见面是因为我的一首《我的小盲妹》的诗在上万首作品的竞争中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著名诗人忆明珠、孙友田等人的赞赏,亦同老师也向我表示了祝贺,说:“好啊,故乡又出了秀才了!”当我告诉他柳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他激动得像小孩似的,拿出一瓶好酒,和我畅饮起来。微醺中,他仿佛又回到了柳堡,那一片宽阔的湖荡,那一片芬芳的荷塘,还有那响亮的柳笛在老牛背上牧童的口中吹响。 亦同老师现在是省作协理事、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他虽然生活、工作在大都市,他的心却无时不与柳堡相连,从他的信和诗中,我总能听见那不曾改变的醉人的乡音。他在赠我的两本诗集上写着同样的一句话:“扎根乡土,展翅高飞!”我想这是他对我的勉励,也是他对故乡热爱的另一表现了。 1990年12月写于柳堡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