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老套路 实现美丽“蝶变” 6月2日,《中国档案报》在头版头条“走基层,寻访最美档案人”栏目中,以《走出老套路实现美丽“蝶变”》为题刊发通讯,报道我县档案局馆长王春兰创新档案工作事迹,文章写道:2010年10月,组织上决定王春兰从宝应县司法局平调到宝应档案局馆任职。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得过且过“守摊子”,另一条是开拓前行“有作为”,王春兰选择了后者。3年来,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大家的期盼。文章发表后,省档案局局长谢波作出批示:王春兰同志以对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权力地位的平常心,把宝应的档案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值得全省档案工作者认真学习。高度的责任心和一颗平常心,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文章共分三个篇章: 凝聚共识合力创业 思路决定出路。王春兰与生俱来就有一股创业的劲头。她一上任,就组织局馆全体人员围绕“走出老套路、开创新局面”的要求,开展“我为档案事业献一策”大讨论活动。刚开始,献策的人不多,反而抱怨的人不少,如机构边缘化、事业经费不足、干部没有动力、单位缺乏凝聚力等。 短暂的僵局后,王春兰开始冥思苦想寻找破题之策。她带领全体同志走出去、学先进、开眼界,与大家谈感受、找差距。一切事在人为,局馆同志很快达成了共识,确立了在6个方面争先进位的目标思路。 现实终归具体,她决定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局馆的经费始终是限制事业发展的一道坎——电话欠费要停机、编撰年鉴缺少电脑,她便从自己家里拿出2万元钱作垫资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她主动出击,不厌其烦地多次找县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谈要求、谈发展、谈规划,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2011年4月,省、市档案局馆领导到县里调研工作,王春兰抓住县委书记等四套班子领导到县档案局馆的这个有利契机,主动报告工作,提出发展思路。之后,《新华日报》、省市档案期刊、《宝应日报》、宝应电视台等分别作了积极报道。《宝应内参》连续刊载省档案局馆长谢波的全文讲话以及“立足三个服务,发挥档案职能”的专稿,发至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党委、县各部委办局,提出切实抓好全县档案工作的目标要求,把档案工作摆上了全县的重要位置,引起了当地各界的强烈反响,为推进档案工作注入了生机与动力。 接下来,王春兰顺势而为,狠抓落实。2012年至2013年,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王春兰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从多方面加大档案的社会宣传,结合全县“党员到基层,服务进村社”活动开展档案进村社宣传,建立“宝应县档案网”,印发《企业建档指南》及《家庭建档指南》彩色宣传画册,还在县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和安宜镇铁桥法治文化长廊设立了“档案篇”专栏。由此,宝应档案工作影响力迅速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关注度获得较大提升,县委、县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档案人的辛勤付出获得了积极回报。 2010年,全县档案事业费只有15万元,2013年已达40万元,为全县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特别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县档案局馆实施档案数字化工程,县政府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2012年1月,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投入300万元,用3年时间建成在苏中、苏北堪称一流的数字档案馆。此时,王春兰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因为她明白,这意味着宝应县档案事业终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蝶变”。 服务为本着力创优 3年多来,在王春兰的带领下,宝应县档案馆查档服务逐步实现了“零收费”“零距离”“零障碍”,并实行了“24小时预约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对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开通绿色通道,对遇到不良天气中午无法回家的查档者免费提供工作餐。王春兰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一定身体力行。2011年9月的一天,一位农民大伯为大学毕业的儿子查找人事档案,来到宝应档案局,刚进门就碰到了王春兰。在得知他的来意后,王春兰告诉他,这类档案应在县人才交流中心。大伯说他不认得路,也不知道找谁。王春兰主动帮他打电话联系,告知他该如何走、找什么人,并画了一张示意图给他。大伯感动地连声说:“今天碰到好人了。”诸如此类热情服务群众的事,已成为王春兰和同事们的自觉行为。有的网民还发微博,表扬县档案局馆服务热情周到。县档案馆查档接待大厅的便民、爱民服务,赢得了县、市授予的“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岗”称号。 2011年初,县政府与各镇分管领导签订规范管理目标责任状,档案规范化创建工作第一次像经济工作一样实行刚性考核。2012年,是宝应县加快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为保证创建工作落在实处,王春兰亲自带队,到每个创建单位不少于10次,所到之处,分别找主要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任务对接,现场手把手地教,确保各单位创建工作一次性通过省市评审认定。2012年7月,安宜镇的档案规范化创建工作仍未启动,王春兰非常着急,于是她与该镇党委杨书记约好谈创建工作,可是不巧有一位县领导也来约见杨书记,杨书记请王春兰在办公室等一会,结果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那位县领导离开后,杨书记见王春兰还没走,很过意不去,开口就说:“我知道,王局长是为落实档案创建工作来的,什么也不用说了,我被你感动了!”于是,他立即把分管常务的镇长请来,立即启动档案创建工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该镇档案规范化创建工作如期完成达标任务。 事业在人聚力创先 王春兰认为,一个单位的风气正不正,同志之间的关系和谐不和谐,关键看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她时常告诫自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每当遇到重大事项,她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科学决策。在生活上,她尽力关心大家。炎热季节,为每个人发一把遮阳伞;寒冷季节,发给每个人3支护手霜;每年组织大家进行健康体检;逢年过节登门慰问老同志。为让局馆全体人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她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着每一位同事,经常和大家拉家常,了解每一位同事的所思、所盼、所忧,尽力帮助解决其小孩入学、家属就医、子女婚姻等实际困难。这些关心,化作点点滴滴的春雨,滋润着大家的心田。3年来,王春兰和其他局馆领导把每年县政府发给领导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奖金都平均分给每个同事,累计达5万元。大家表示,我们的局馆领导心里装的全是集体和事业,千方百计为大家谋利益,从不见搞特殊化,这也成了宝应县档案局馆的一道独特风景。 2013年初,宝应县档案局馆提出创建国家二级馆的目标。王春兰不仅是指挥员,同时也是战斗员,她将创建工作的210项具体工作任务分别落实到各科室的每一个人,实行挂牌作战,她融入创建队伍,和大家一起加班,同甘共苦。有几次节假日,她把同事们请到家里,一起做饭、包饺子,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得物质上的清贫变为精神上的富有,一点点的辛苦化为源源不断的甘甜,在潜移默化中汇聚成正能量,和谐团队为事业发展增添了“争先进位”的源头活水。当年10月22日,县档案馆以高分通过国家二级馆测评验收。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