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泰山殿迷踪

2015-3-26 17:54| 热度:9355 ℃ |作者:刘金城|来源:宝应泰山殿|我要投稿

  宝应泰山殿以规划宏大,香火旺盛,独具特色而名世,其中迷踪重重,更将人们带入道佛两家玄妙世界。  一、泰山殿属于何教派  泰山殿属于何教?是道教、佛教,还是佛道合一?我说这些说法既对而又不 ...
  宝应泰山殿以规划宏大,香火旺盛,独具特色而名世,其中迷踪重重,更将人们带入道佛两家玄妙世界。
  一、泰山殿属于何教派
  泰山殿属于何教?是道教、佛教,还是佛道合一?我说这些说法既对而又不对。因为这里有着它的渊源与发展。泰山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按照宗教发展史看来,它应该属于民间信仰。明朝有四大民间信仰,即碧霞元君、城隍、关帝与妈祖,碧霞元君居于四大民间信仰之首。后来这四大民间信仰又都归属于道教。道教又分有很多教派,最著名的就有三十四个。不同教派主供的神仙也不同,例如泰山,属于华山派的是岱庙,主供东岳大帝;属于龙门派的是王母池、碧霞祠、玉皇阁、玉皇庙,主供王母、碧霞、玉皇;属于云虚派的是三阳观、关帝庙,主供太上老君、碧霞元君。供奉碧霞元君的道观以龙门派的碧霞元君祠为最著名,龙门派是全真教的一个支派,提起全真教,我们并不陌生,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就写了它。全真教的教主是王重阳,他有七个弟子,又称七真人,他们各自创立一派。其中有一个叫邱处机的,创立了龙门派。泰山的碧霞元君属于道教龙门派,宝应泰山殿又源自于泰山,也应属于道教龙门派。
  说泰山殿是佛道合一也有一定道理。泰山殿确实既有神仙也有佛。作为道教来讲,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也有,例如全真教。但将佛道供奉一庙的,并不多。据我所知,那就是南岳衡山,衡山有“佛道同居一山,共存一庙之特色,为中国名山一绝。”泰山殿不仅具有少见的佛道共存一庙的特色,而且将老百姓最为信仰的碧霞与观音在一起供奉,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宗教界也可称为一绝。这也是宝应泰山殿香火日夜不断,香客遍及江浙闽广的主要原因。
  说泰山殿属于佛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未尝不可。道教衰败了,最后由佛教接管。我们也可以看出僧人对泰山改选的一些痕迹。例如,将梳妆楼改称大悲楼,将泰山殿改称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等。
  二、泰山殿何以称“殿”
  供奉碧霞元君的道观,有的称“祠”、有的称“宫”也有的称“寺”、称“庙、称“观”等等,为什么宝应的称“殿”呢?
  这得从宗教的建筑来解释。宝应的泰山殿、建筑于明嘉靖四十年,隆庆二年,又建筑了观音阁。关于玉皇阁,始见于清刘宝楠《宝应图经》。总之,泰山殿的建筑,经历了明清二代,由独体建筑逐步发展为群体建筑,最后成为江淮巨观。
  明清在建筑方面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官方建筑已完全标准化、定型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民间则有《营造正式》、《园治》。在宗教方面也有规定,凡有二重院落与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方可称寺。宝应泰山殿初建时,还不具备一寺观的条件,只能称殿,待到有条件了,也曾称碧霞宫、泰山庙,但泰山殿说习惯了,所以一直沿袭到现在。
  三、“名山”的由来
  在宝应泰山殿前有一“天下第一名山”牌坊。宝应无山,何有“名山”,又为何成“天下第一名山”?再者,这字又是为谁所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是个难解的谜。
  其实,说难解也并不难解,一要学点宗教方面知识,二要理清历史脉络,那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的佛教、道教,它们的名寺、名庙绝大部分都与名山有关,因此有“佛教名山”与“道教名山”的说法。称做“名山”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实指,确实是名山;二是虚指,山并非名山,但因修炼的人有名或者寺庙有名,亦可称名山。宝应得“名山”之名应属虚指,而且又是个以无山而称名山的特例。据我所知,以“天下名山”作为牌坊的有两处,除了宝应泰山殿之外,还有一处便是四川酆都鬼城。鬼城座落于平都山,究其此山而言也并非名山,就是因为鬼城代表道教“三界”之一界,而得“天下名山”之名。而宝应泰山殿以“天下第一名山”冠之,那是因为它将碧霞元君与观音供奉于一庙,开明代宗教佛道合流潮流之先。
  “天下第一名山”坊这几个字是谁题的呢?我认为乾隆的传说不可能,如果是御赐,县志必有记载。能为牌坊题字当然是名家,我以为极大的可能是明代道教一代宗师陆西星。
  陆西星(1520—1606)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江苏扬州兴化人,明代著名道士,道教内丹派东派创造人,被列为中国道教代表人物,说他为宝应泰山殿牌坊题字,其理由如下:
  其一,陆西星于万历年间曾来宝应,并将松圆庵按佛教教义改题曰一宿庵。
  其二,泰山殿是道观,陆西星是道教一代宗师,由他题字,其中含有更多的必然性。
  其三,陆西星虽说是道教一代宗师,但他是佛道双修的,泰山殿符合他的思想,所以给予极高的赞誉。
  对于宝应泰山殿“天下第一名山”的理解,并不在于有山无山,也不在于它是否是名山,而是在于它的人文意义。这样读,就读懂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