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民国29年10月),日军占领和控制陇海、津浦铁路沿线以及沿江、沿运河线上的重要县城和集镇。国民党汤恩伯、李品仙、霍守义、韩德勤等部,从不同方向逐步形成对苏北新四军、八路军部队合围和进攻之势。当时韩德勤八十九军军部率三十三师九十七、九十八旅和总部特务营及江苏省第二、三、六、七保安旅驻防曹甸及附近地区。为打破此不利局面,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经请示中央往返23封电文后,决定发起曹甸战役。 11月29日,华中总指挥部所属一、二纵队以及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一个团,共10个团,1万余人,分三路向韩德勤部发起进攻。第一路:八路军第一支队南下,分两个进攻方向,即:一是从益林出发,攻克蒋营后直插曹甸、安丰、车桥等地,二是从益林、车桥以西径向曹甸;第二路:新四军第一、二纵队从大冈以西攻取宋家庄、陶林后,直逼曹甸南门;第三路:新四军第五支队东渡运河,攻克平桥,协同攻占曹甸、安丰、车桥等地。在新四军、八路军相继扫清蚂蚁甸、陶林、安丰、沙沟、崔堡等外围据点后,即完成对平桥、曹甸据点的包围。 曹甸的工事结构独特,有大、小两座土围。大土围跨集镇河南北,分东、南、西、北门,各门外有一座三层大碉堡,每两门之间的围外也各有一座碉堡。碉堡外有两道河,其间有0米的开阔地,河里放满乱树枝。小土围在东门外,也叫小于湾围(今烈士墓处)。全布局如乌龟形,易守难攻。 12月5日,进攻曹甸的战斗打响(前夕送给曹甸地下党的信不慎泄密)。前四天,经反复争夺,新四军占领邵庄、祝家舍据点。韩八十九军军部和三十三师师长姜云清分别从曹甸撤至泾口、后堤,留部分兵力给旅长黄炎指挥,固守曹甸。第五、六天,副总指挥陈毅新抵马庄(今马家村)布置战斗,决定于13日总攻曹甸。第七、八天,以政治攻势为主,偶有小规模战斗。东线各部紧急部署,一纵四团,一团为第一、第二梯队,各营组织敢死队,由四团的四挺重机枪担任掩护。13日下午七时三十分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湾阻隔,韩军炮火袭击,进攻受阻。晚九时许,八路军五纵一团攻入西北角碉堡。十时许,东线几次进攻,未能奏效。当夜正值农历十七日,月明如昼,新四军伤亡较大。拂晓前,一团突击队攻入小土围。天亮后,一、四团除少数部队与大围东门守敌对峙,余部都进入10多间房屋暂休。突然遭韩军山炮、迫击炮的轰击,伤亡很大,当即向外疏散。韩军复夺回东门的原阵地。当时八路军的两线进攻都处于间歇,韩军得以在东线反击。直到14日晨,东、南、西三面仍各自为战,未能统一进攻,仅突破韩军前沿阵地。此时,已歼灭韩军一个团以上,围子内的韩军已溃不成军,个个寻找平民衣服,准备化装逃命。1日,攻围暂停。在获悉驻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日军之消息后,陈毅决定于12月20日暂撤曹甸之围。曹甸战役历时18天,歼敌8000余人,我军伤亡2000余人。 曹甸战役,使我军在战略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切断了敌军联络,阻止了西援的反共武装力量,为苏北人民解放,夺取全国胜利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纪念在曹甸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1958年地方政府筹资建墓立碑。墓碑正面有陈毅元帅的亲笔题词:“在曹甸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高呼曹甸的英雄们,万岁!万岁!万万岁!”钟期光上将也于1958年4月20日撰写了祭文。2005年,曹甸烈士墓在原址扩建。现列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莘柏林、沈锦洪、郝名玲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