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巷 古董巷 GudongXiang 明代巷北曾有道教东观一座,日久湮没,巷以观名,前加一“古”字,称古东观巷。后来觉得不够顺口,以谐音名曰古董巷。此巷南起叶挺路,北至窑河边。
51 巷 不见天井巷 BujiantianjingXiang 清初巷首马家有楼,楼下屋内有一口不见天的水井,因此而得名。此巷南起叶挺路,北至今城中小学分校。
52 巷 大察院巷 DachayuanXiang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县署东建察院。几经扩建、修葺,后改为社仓,日久圮毁,市民临街造屋,绵延成巷。东侧宽大,称为大察院巷。南起叶挺路,北至水门桥。
53 巷 小察院巷 XiaochayuanXiang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县署东建察院。几经扩建、修葺,后改为社仓,日久圮毁。市民临街造屋,绵延成巷,西侧狭窄,称为小察院巷。南起叶挺路,北至大察院巷。
54 巷 东城根 Dongchenggen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宝应县城,东门曰宾曦,1953年全部拆除后,居民沿城基砌屋成巷。南起宋泾河,北至东门大街。因此巷靠近原县城东城脚根而得名。
55 巷 包家巷 BaojiaXiang 此巷因包姓人家居此得名。南起叶挺路,北至崔家菜园。
56 巷 东槐树巷 DonghuaishuXiang 以前此巷里长槐树人家较多,且又位于东面,故名。南起小石头街,北至叶挺路。
57 巷 西槐树巷 XihuaishuXiang 此巷位于东槐树巷之西,故名。南起仓桥,北至叶挺路。
58 巷 水巷口 Shuixiangkou 旧时镇区居民生活多靠城市河活水。一般人家皆备水缸存贮。靠挑水为生者多从运水小巷通过,此巷乃其中之一,因此而得名。巷内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此巷东起县南街,西至仓桥。此巷因靠河边时常潮湿而得名。 水巷口:旧时镇区居民生活多靠城市河活水。一般人家皆备水缸存贮。靠挑水为生者多从运水小巷通过,此巷乃其中之一,因此而得名。巷内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此巷东起县南街,西至仓桥。此巷因靠河边时常潮湿而得名。宝应生活网(www.ibaoyin.com) 59 巷 老西门巷 LaoximenXiang 此巷直通原县城西门而得名。东起仓桥(大石头街),西至运河路。
60 巷 学墩巷 XuedunXiang 此巷因以前靠近孔庙内一土墩子,故称学墩巷。东起朱家巷,西至县南街。
61 巷 李府巷 LifuXiang 此巷明末曾有一位李姓府台居此,故名。东起南大街,西至朱家巷。
62 巷 小新桥巷 XiaoxinqiaoXiang 因桥得名,东起南大街,西至多智桥。
63 巷 贾家巷 JiajiaXiang 此巷内贾姓人家较多,故名。南起同松巷,北至小新桥。
64 巷 王家巷 WangjiaXiang 此巷原有一王姓替扬州盐商管事,故称王家巷。东起县南街,西至仓桥。
65 巷 爱莲巷 AilianXiang 明清时此地有爱莲池,为宝应城西一景。后池水干涸,民居成巷,仅存一座小桥名曰爱莲,亦成巷名。东起县南街,西至运河路。
66 巷 发财巷 FacaiXiang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徐攀桂居住于此,因善于经营,乐善好施,多次捐资助学,故名。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大街。
67 巷 回龙巷 HuilongXiang 相传后周(951-960年)时,赵匡胤路过宝应,捉灵鸡宰食,鸡飞逃又回笼而得名。因谐音之讹,或因龙图腾崇拜有意为之,后人将“笼”误写为“龙”,沿用至今。此巷南起城隍庙街,北至东门大街。原为回笼巷,后人误写成回龙巷。
68 巷 核桃树巷 HetaoshuXiang 相传此巷有一户人家长有核桃树,故名。东起都天庙巷,西至军民街。
69 巷 申家巷 ShenjiaXiang 此巷因有一户申姓人家居住,故名。东起都天庙,西至军民街。
70 巷 隅园巷 YuyuanXiang 此巷原名郭家巷,后因清同治进士,盱眙人王锡元弃官移居宝应,在宅内建一花园,因地处县城东南角而命名“隅园”。后成巷名。南起宋泾河,北至东门大街。
71 巷 福寿院巷 FushouyuanXiang 此地原明洪武六年(1373年)所建真武庙,清乾隆年间改为佛寺福寿院。后来民居向南北两边拓展而成,名曰福寿院巷,南起斜桥东巷,北至东门大街。
72 巷 姜家巷 JiangjiaXiang 此巷形成于明初,先是姜姓人家居处,后各姓杂居。刘氏在巷中建有“五之堂”。东起西三元巷,西至中大街。
73 巷 罗巷口 Luoxiangkou 此巷东西走向,位于古运河与下河之间,自古两边货物上下频繁,此处挑箩转运为生者较多,遂称箩巷口,后误写为罗巷口。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门外大街。
74 巷 崔家菜园 Cuijiacaiyuan 旧县署西围墙外有隙地,崔姓人家在此落脚,经营菜园,故名。南起叶挺路,北至水门桥。
75 巷 堂子巷 TangziXiang 巷内有“唐建第一泉”浴室而得名。相传建广惠桥时,造桥工匠都到巷内澡堂洗浴。镌刻“开元五”三字经的石块,至今仍嵌在某户墙上。此巷东起城隍庙桥,西至中大街。
76 巷 卢家巷 LujiaXiang 明代宝应大姓卢氏家族居住此巷,故名。相传方姓书生落魄,遇屠户救助,而后飞黄腾达的故事,衍化出闻名遐迩的《珍珠塔》戏曲,即与此巷有关。此巷东起张仙庙桥,西至中大街。
77 巷 小祁家巷 XiaoqijiaXiang 清光绪九年(1883年)祁寿麟中进士后,在堂子巷南侧营造宅第,前门和后门两边皆称祁家巷,后门较狭,巷子也窄,称为小祁家巷。此巷南起大祁家巷,北至堂子巷。
78 巷 大祁家巷 DaqijiaXiang 清光绪九年(1883年)祁寿麟中进士后,在堂子巷南侧营造宅第。两边皆称祁家巷。前门较大,巷子也阔,称为大祁家巷。此巷南起发财巷,北至堂子巷。
79 巷 雄鸡巷 XiongjiXiang 因此地形似雄鸡而得名。南起南城根路,北至发财巷。
80 巷 一人巷 YirenXiang 明清之际,南大街形成时,即有一人巷之名。顾名思义,此巷狭窄,仅能容人通过,然而由此成为旧时宝应景观之首:一人巷。此巷东起保卫巷,西至南大街。
81 巷 东三元巷 DongsanyuanXiang 明代以殿试之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后来多以此说称之。作为巷名,乃取三元及第之意。此巷居东,名曰东三元巷。南起鱼市口,北至乔家辕门。
82 巷 乔家辕门巷 QiaojiayuanmenXiang 清顺治丙戌(1646年)科武进士台州守备乔嘉猷居此。原有辕门砌于东西两端,故称乔家辕门巷。东起军民街(痘神庙街),西至西三元巷。
83 巷 西三元巷 XisanyuanXiang 明代以殿试之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后来多以此说称之。作为巷名,乃取三元及第之意。此巷居西,名曰西三元巷。南起鱼市口,北至叶挺路。
84 巷 都天庙巷 DutianmiaoXiang 此巷内曾有建于明嘉靖初年的东都天庙,故名。南起东门大街,北至文化广场南侧。
85 巷 水龙巷 ShuilongXiang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永宁堂水龙会馆设于此巷。后来灭火器具日益更新,县城内外多架水龙退出历史舞台,“水龙”二字便成巷名。东起都天庙巷,西至申家巷。
86 巷 东五之堂巷 DongwuzhitangXiang 此巷内原有五之堂且巷又位于县城之东,故名。东起都天庙巷,西至军民街。
87 巷 斜桥东巷 XieqiaoDongxiang 宋泾河流经此处折向东西,桥因势而建,便名曰斜桥。此巷因位于斜桥东而得名。东起虹桥口,西至安宜南路。
88 巷 同松巷 TongsongXiang 始设于明代的同松中药店面朝南大街,立于巷首,后门亦通巷中,故名。此巷东起南大街,穿过贾家巷南端,西至小南门街。
89 巷 仓桥南巷 CangqiaoNanxiang 仓桥附近,原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所建的粮仓一所。后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此巷位于仓桥之南,故名。东起仓桥,西至运河路。
90 巷 肖家园巷 XiaojiayuanXiang 明茶马大使、南昌主簿、南昌知县肖韶在县城南门内治一园林,名曰肖家园。岁月沧桑、日后园废,居民砌屋成巷,故名。此巷东起东进巷,西至大祁家巷。
91 巷 火星庙巷 HuoxinmiaoXiang 巷首原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所建的火星庙,内有小戏院,20世纪中叶改为城南人民剧场。巷以火星庙为名,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门外大街。此巷内曾建有火星庙,故名。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门外大街。
92 巷 龙王庙巷 LongwangmiaoXiang 此地原有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所建的龙王庙。庙圮后成为巷名。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门外大街。
93 巷 大码头巷 DamatouXiang 大码头原为石阶运河码头,后因运河西移而废。相传为清乾隆帝南巡,驻跸一宿庵时御舟停泊之处。今作巷名,东起安宜南路,西至南门外大街。
94 巷 莲池巷 LianchiXiang 莲池庵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此地靠近该庵,庵圮后成为巷名。西起苏中南路,东至卞湾路。
95 巷 贾家桥巷 JiajiaqiaoXiang 因此路西首有座贾家桥,故名。西起贾家沟,东起苏中南路。
96 巷 桥西巷 QiaoxiXiang 此巷位于唐建民便桥之西。故名。北起安宜东路,南至东门大街。
97 巷 头引河巷 TouyingheXiang 因该巷靠近头引河边,故名。西起挡军楼,东至东河口。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