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走遍荷乡宝应:探寻荷乡记忆、展示荷乡风采(一)

2015-5-18 17:39| 热度:45464 ℃ |作者:柳西元|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2009年,宝应电视台秉持“开门开明开放办广电、创优创新创牌求发展”的宗旨,催生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受众细化、形式新颖的电视栏目,丰富了荷乡的电视荧屏,大大地满足了荷乡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
《走遍荷乡》之“九里一千墩(上)”

  出一组画面(网上搜索九里一千墩)
  字幕(配解说):
  我们曾经不断地听说过“九里一千墩”,今天,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搜索到若干关于“九里一千墩”的词条。那么,“九里一千墩”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秘色彩?“九里一千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呢?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上集《问“墩”古射阳》
  四月份,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走遍荷乡》栏目摄制组一行来到射阳湖镇。在这块离宝应县城三十公里的东荡平原上,因为油菜花与麦苗的交错生长,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若有若无的土墩。这些土墩,就是我们要寻访的九里一千墩吗?这些土墩出自哪朝哪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字幕:2009年4月15日射阳湖镇射南村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乔世昌(64岁)
  乔世昌:这个说起来历史长了,我们听过去年纪大的讲的,九里一千个墩,不是秦始皇,小秦皇,小秦皇是吆山塞海的,准备(把山)吆到东海里去,把东海塞起来,这个九里一千墩不晓得在哪块,在西南上赶来的,就走这块经过的,经过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过宿,就停在这个地方过宿,被这个东海龙王晓得了,派的(龙王)三小姐来的,这个小秦皇当时有个鞭子,一抽,这个九里一千墩就走了,就奔东海去了,当时停在这里过宿了,过宿以后呢,小秦皇就晓得防止有人偷他这个鞭,他睡觉之后,就把鞭往这个头下一枕,被东海龙王又算到了,他说,某人马上要来,九里一千个墩要把我这个海填起来了,海填起来,我还有命吗?后来就派的三小姐来的,派三小姐夜里头,来把他(小秦皇)这个鞭换掉了,她是带的鱼虾鞭,老虎还有一觉呢,他(小秦皇)一觉朝下一睡,睡觉了,他自己抽墩用的鞭就被拿走掉了,(三小姐)把龙王的鞭带来,还往他头这块一枕,(记:鞭子换掉了?)换掉了,被她换掉了,以后到天亮,跟现在一样要上班了,吃过早饭了,把个鞭子拿起来,一鞭一抽,墩不走了,鱼虾直跳,这个大墩以后就停在这个地方了。
  赶山塞海的传说,颇具神话色彩,而对九里一千墩的描述,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文献记载。历史上“九里一千墩”又称为“射阳墩”、“射阳阜”。明朝《万历宝应志略》记载:“射阳墩在射阳湖之西,墩以千记,若悬盂覆釜,大小夹持,间有径如列埏隧。”宝应明代进士、九江知府朱曰藩在描写射阳墩的壮观时,有“沙墩排万马,烟海失群凫”的诗句。据调查,九里一千墩主要分布在射阳的西、南两个方向,东西约4.5公里,即九里,南北约4公里的范围内。所以称为九里之处有千墩。
  采访:“九里一千墩”民间研究人士原天平镇成人中心校校长高建础
  高:当时应该讲啊,从资料上说九里一千墩是三千六百墩,但是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的想法,当时也经过调查以后呢,大概有八百多墩。主要分布在以前、后走马墩这一个范围之内,东边从射阳的赵家到西边的平家庄,这一个地带,北面就是射阳湖的南岸,南边就是目前的宋泾河,也就是说宝射河向下这个差不多的位置吧。
  那么,为什么只有在射阳湖这个地方才能够形成墩阜垒垒的“九里一千墩”呢?我们把目光从“九里一千墩”移到它的东北方向,不远处就是射阳湖集镇。
  今天,我们随处可见射阳湖这座集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射阳湖镇三面环水,只有西南连着陆地。“渺渺指平湖,烟波入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这是北宋诗人范仲淹在《过射阳湖》一诗中所描绘的怡人景象。射阳古镇依偎在渔舟弄波的射阳湖边,镇北边,一条邗沟故道东连射阳湖,向西款款而去。悠悠流水讲述着射阳怎样的古老历史呢?原来,汉代时期,射阳湖镇便为射阳县治所在地,东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广陵太守陈登对邗沟古道进行改浚,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济,使古射阳更加繁荣兴旺起来。
  采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赵进
  赵:从当时来讲,古射阳可以说是一个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江淮重镇,它既是古射阳国的所在地,射阳侯项伯的封地,又是古射阳(广陵)郡的治所,古射阳县的治所,它不仅是吴王夫差开凿的运河故道,通向淮河的要道口,也是东南盐运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可以说从我们九里一千墩出土的大量的珍贵文物来看,完全可以见证古射阳昔日的繁华,我们可以想像当时那是一座十分热闹非凡的都市所在。
  经济繁荣,人口繁多。达官贵人多会于此。两千年前的射阳湖因水利之便而成为一处重镇。然而,世间纵有富贵繁华,人生却有生离死别。渐渐地,在射阳古镇的西南方便出现了一座座墓葬。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话,射阳的东北为烟波浩渺的射阳湖,不适宜人的安葬,那么它的西南方向呢,相对地势比较高坦一点,是射阳人的风水宝地,安息的非常理想的地方。
  明代诗人吴敏道有诗云“三千射阳墩,错落射阳路”。后人根据土墩的形状、用途、历史传说,分别把土墩冠名为狗牙墩、乌龟墩、竹墩、鸭蛋墩、金牛墩等等。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因为射阳湖地势比较低洼,因为离大海比较近嘛,下面地下水位很高,所以它的墓葬只能是平地起封,然后堆土把它堆起来,所以它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坟墩。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上集《问“墩”古射阳》
  《走遍荷乡》之“九里一千墩(上)”(侉墩,现存九里一千墩最高墩)
  字幕:2009年4月11日“九里一千墩”标志墩
  现场:(走向标志墩)
  记:季馆长,这里就是标志墩吧?
  季:我们九里一千墩三个标志墩都在这里。
  记:三个标志墩,哪三个?
  季:我们面前的是侉墩。
  记;这个叫侉墩。
  季:侉墩后面是竹墩。
  记:还有一个(墩子)呢?
  季:还有一个在我们右边。
  记:这边、这边。
  季:这边房子旁边
  记:那个叫什么?
  季:祭墩。
  在射阳湖镇的射南村,我们能够看到几座颇有规模的土墩,这就是现在九里一千墩的标志墩,标志墩由侉墩、竹墩、祭墩三个墩子组成。为了更好地保护九里一千墩,1963年和1982年,江苏省先后两次都将九里一千墩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眼前的侉墩上油菜花耀眼照人,我们能不能到侉墩上面看个究竟呢?
  这位唱着民间小调的老人叫王新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于本地土墩的情况以及地方掌故很有了解。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王新顺(69岁)
  王:过去这个(侉)墩,就是天平戴家的,没有人敢上这个墩,哪个要上这个墩,哪个要拿刀刈一个草,反正你家里总要被他抄家一空了,然后大集体,这个墩子才归我们射阳所有了。
  现场:(上侉墩)
  记:这个就到侉墩最高处了吗?这个是最高处吗?它这个墩大概有多高?
  季:大概有三米多高。
  大家:恐怕跟田比啊,有四米,有四米多呢。
  记:有四米高。像这个向的有多长?
  季:这个墩子可能是最高,最高的,四米多一点,
  记:它大概整个面积有多大?
  季:大概四千多平方米。
  现场:(侉墩上面)
  高建础:这个侉嘛,传说是近代的,是因为侉子在这边长西瓜而得名的。
  王新顺:就定的叫侉墩,我说的,他原来当地人看管不住,就是天平戴小七子家的,他看管不住,就请的泗洪的侉子,来看的,带长西瓜,没有哪个敢上这个墩,这个侉墩。
  记:像这些墩子的名字,它是怎么来的呢?
  王新顺:就是姓戴家的,
  记:这墩子的名字都是后人(起的)?
  戴站:这个墩子是戴家的,看管的人是侉子看的,名字叫侉墩。
  记:也就是后人说的,叫侉墩。目前这个墩子要算是这些墩子中最高的了?
  大家:最高,最大的了。
  和侉墩东西相向的就是另一座标志墩--竹墩了,而东南方向还有另一座标志墩--祭墩。
  采访:护墩人王开宝
  记:前面那个,它叫竹墩,是因为长满了竹子?
  王开宝:哎!
  记:那它有什么传说,有什么说法吗?
  王新顺:过去名称就叫宋墩,主家就是宋国庆,他家里穷,就卖茔地,茔地上有五、六个大队呢,全部都是杂姓,后来就被我们家生产队集体开掉了,就长的竹子,改的竹墩。
  记:竹子是后来长的?
  王开宝:我们生产队基本上都是到竹墩,然后定名就定名为竹墩。
  王新顺:不叫宋墩了。
  像侉墩、竹墩、祭墩这三个标志墩都是规模很大的土墩,事实上,过去多数土墩也是如此规模。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形成像这里标志墩一样的一个一个的大土墩呢?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通过我们几次考古调查来看,射阳湖土墩里面的安葬啊,它都是一个家族为主的,开始少数墓葬在安葬,然后随着时代的延续,汉代不是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嘛,后代不断地葬于里面,然后坟墩不断地堆,不断地堆,它高度在增加,所以就形成了最大的墩子有七八米高,长宽直径有一百多米,这么一个大的规模的坟墩。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上集《问“墩”古射阳》
  今天,“九里一千墩”更像是一个代名词,在春意盎然的平原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隐隐约约有点形状的土墩。那么“沙墩排万马,烟海失群凫”的壮观场面又到哪里去了呢?印志华,扬州考古队副队长。他曾经参加过“九里一千墩”的考古调查活动。对于九里一千墩的现状,印志华给我们揭开了谜底。
  采访:扬州考古队副队长印志华
  印:根据调查的结果以及历史文献来看呢,最初射阳这个地方呢,从文献上来看是三千六百墩,到了清代的文献当中呢,就变成了九里一千墩,从这个史料的反映上来看呢,从文献史料到清代,三千六百墩跟一千墩,它都是一种虚数,这只能证明这个地方的土墩子很多,从三千六百墩到一千墩的数量来看呢,历史时期对射阳古墓墩的破坏呢,也是非常厉害的。
  九里一千墩的考古调查主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其间经历过1998年的考古调查,以后一直延续到2004年。这个过程也调查清楚了九里一千墩从八百多个土墩到现在仅剩百十个土墩的演变过程以及背后的真实原因。
  采访:扬州考古队副队长印志华
  印:1962年,南京博物院对射阳现存的墩子呢进行过一次考古调查,根据调查报告呢,当时墩子还有八百多个墩子,到了1994年,到(19)98年,一直到2004年,我们调查的时候,只有一百左右个墩子,证明在这个三十年之间呢,这个墩子被破坏的状况也是十分严重的。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赵成章(70岁)
  赵:当时我们射南整个墩子,在我的概念里,农业学大寨开始的时候,之前没动,我们家大概二百八十几个墩,拿掉二百多个,我们的口号就是大墩切方、小墩拿光,把大墩切方,小墩拿光,农民要种田。
  采访:扬州考古队副队长印志华
  印:从八百多个墩子到只剩一百多个墩子,就这三十年的时间以内被毁坏掉将近七百左右的墩子,这些墩子被毁坏的情况呢,根据我们后来的调查情况来看啊,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取土烧砖,第二个就是取土铺路发展交通,第三个就是当地的老百姓取土做房基,由于这三个原因造成九里一千墩的墩子锐减。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