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蒯家村: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32772 0


  扬州晚报讯 王国银是个老猎手,从20岁开始打猎。“村里的芦苇荡里,野鸡野兔多呢!打了去卖,补贴家用。偶尔还能碰上丹顶鹤,像一只小羊羔,很高贵也很有灵性的样子,所以从来不敢打。”


    打到30岁,生活好了,王国银上缴了猎枪。至今,24年过去了,王国银还常常朝芦苇荡方向跑。“不过,芦苇荡已经不见了,全成了鱼塘和树林。陪老太太去散散步,很惬意。”
  让王国银老两口惬意的是:荷花的清香,林中的清凉,还有越来越多的野鸡野鸭和丹顶鹤。
  王国银生活的地方,是宝应广洋湖镇一个名叫蒯家的村庄。
  一个古老家族的繁衍地
  蒯家有3000多亩滩涂,战争年代,是一片茂密的芦苇荡。
  “鬼子来扫荡,游击队就隐蔽到芦苇荡中。”王国银说,蒯家靠近柳堡,《柳堡的故事》中所讲的故事,有好多就发生在蒯家芦苇荡。
  在村支书陈鸣军眼里,蒯家是一个“历史功臣”,不仅支持了抗战,还给一个古老家族提供了繁衍生息之所。“这个古老家族就是蒯姓家族,蒯家的得名,是蒯姓后裔迁徙而至的结果。”
  据记载,蒯姓在历史上一直拥有很好的声誉:蒯彻在汉朝初年曾襄助韩信;汉末三国时的蒯良,做了荆州刺史刘表的谋士;明代著名工匠蒯祥,在永乐十五年建造了北京宫殿,被人称为“蒯鲁班”,官至工部侍郎。
  据蒯家一位蒯姓长者描述,明朝时,一蒯姓先祖在朝为官,后家道没落,其后人便纷纷南迁;到达今天的蒯家时,见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便定居于此,蒯家也因此得名。
  在村庄一条南北干道旁,有一尊石像,被村民奉为“文物”。“过年过节,或者哪家有了喜事,都会在石头人面前烧香放炮。”93岁的王仁本老人说,从他记事起,石头人就在那儿了。
  石头人头戴一顶官帽,明朝的,胸部刻有“山海镇宅”字样。当地人以此为据,证明早在明代就有了蒯家,从而与蒯氏后人迁徙于此的说法相印证。  
  一群丹顶鹤的栖息地
  留住了蒯氏后人的明代蒯家,是一幅怎样的美丽景象?当地已无人能够说得清了。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多了去了。”村主任王社洪能够说得清的美丽景象,是人和野生动物的相处越来越和谐。
  王社洪今年46岁,他记得,小的时候,蒯家也能看到野鸡野鸭,还有草鹤,“头上没有红顶”。不过,没有现在的多。“那时,滩涂还是一片芦苇荡,冬天枯水期,水少,可供野鸟吃的东西少,又有人打猎。所以,野鸟来得少,逗留的时间也短。”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滩涂被开挖成塘,堤岸全部栽树绿化,塘里养鱼养蟹、种荷藕,水生植物多了;到了冬天,水也不干了。“这三五年,过冬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
  小雪节气一到,野鸭就来了,有上万只。到了来年春天,野鸭们才会飞走。“丹顶鹤过去很难看到,偶尔看到一群,最多三四只;现在看到的一群,有10多只。以前,人离它们五六米,它们就飞了;而今,靠近两三米,都不会飞的。”
  大量的野生鸟类,不仅吃水草,还吃塘里的小鱼小虾。“塘主尽管心疼,但从来不赶它们,因为这也是一道风景。”
  这道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客人,到蒯家钓鱼游玩。“或三朋四友,或一家老小,租一条小轮船,在塘中穿行,采藕、钓鱼、看野鸟。”记者 玉龙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