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记忆中的宝应老习俗 蒸年糕

[复制链接]
25344 0
  春节,家乡宝应的人民群众叫过年,一谈到过年,就使我想起了蒸年糕,想起为蒸年糕而忙碌的情景。回忆的小舟就把我带到了快乐的童年。
  过去,蒸年糕是家乡群众准备过年的第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要蒸,特别是新建房屋的人家,不论是瓦房,土坯房,还是柴草笆房,砌房当年无论如何都要多蒸些年糕过年,意思是大发大旺,年年高升吧!记得,家乡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湖村徐豪万,蒸糕蒸三石,不吃油和米,专拿糕当饭。”徐豪万是左右邻村有名的财主,这是群众对富豪人家的嫉妒,或者是忿恨吧。那时候,人们把过年蒸糕的多少,看作一个家庭贫富状况的重要标志,记得童年时代,谁家的年糕蒸的多,谁家的孩子走出来就比别人家孩子显得神气。有一次,一个富人家的孩子自豪地说:“我家今年过年蒸了很多糕,还有好多洋糖蜜枣呢!”我和小伙伴们个个睁大眼睛投去羡慕的目光!细想起来,那时候,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太低,就连一年一度的春节,年糕也就成为上等的食品了,亲戚朋友来了,烫十几块糕也就确实不错了!?
  家乡群众爱把准备过年的那一段时间称之为忙年,大人们相见时都互相热情地招呼着:“忙年啦!”“你家年忙停当了吗?”其实啊,忙年又忙什么呢?一般人家都是扫扫尘,下田淘几枝藕,蔬菜家里有,买些鱼肉鞭炮,花生葵花,再买几张红纸写几副对联吧。忙年忙年,主要忙的就是蒸年糕,“进了腊月门,砻碓糕蒸子忙不停”,大户人家粮食多,蒸糕多,腊月初几就开始拉砻冲碓蒸年糕了!那时侯,我们冲林村二百几十户人家,只有两班砻坊 两个碓房两个糕蒸子。到了腊月十几,我家祖父总是讲:“一年到头的,弄几十斤米划划呀!” 划划就是蒸年糕。于是,母亲就赶紧去约砻、约碓、约糕蒸,就是预约排档,砻碓也好,糕蒸子也好,排到你家档,不管白天黑夜,都得随喊随到,有时候半夜朦朦亮,正睡得香甜呢,母亲都要喊我起身,帮他们做做小事。大人先把稻子扛进砻坊,一个人拉砻担子,有时是一个小孩配合一个大人一起拉,另一个人喂砻,大把大把地把稻子往砻眼里喂。拉过砻以后,用粗筛子筛,把未脱去稻壳的稻子抓掉,再用米筛子筛,把碎米筛下去。整米还要用簸箕簸,把残留在米里的细糠簸掉。籼稻拉过砻以后,又拉糯稻。糯米、籼米按七,比三搭配好后,拎到河里淘,再放到大澡桶里浸泡一天一夜,又拎到河里去漂干净,待爽干以后,就扛到碓房去冲碓。冲碓时,两个人在后面踩,一个人站在碓中间打碓,打碓的人要有力气,特别用劲,后脚协助踩碓,碓头要昂高,落下去才有劲,前脚要猛力向下压,这样米才容易轧碎呢。碓头前面坐着一个“拨碓”人,拿着一杆竹尺,等碓头上扬时,得赶紧用竹尺将碓臼里的米搅拌拨动几下,待米全部冲成粉以后,前面拨堆的人才喊:“冲熟了,熟了!”冲碓才算结束。米舂熟以后,再用箩筛箩,把粗粉头子别去,就成了糕粉,轮 到糕蒸子了,就可以随时蒸糕了。?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忙年的时候,一定要高高兴兴,不能问‘还有多少呀’之类的话,就是忙结束后,也只能说‘满了!’不能说是‘没有了!’‘忙完了’。”图个新年吉庆,顺趣。现在,家乡宝应的砻坊、碓坊和砻碓糕蒸子早已不见了。十几年来,机米、磨粉早已为机械化、电气化取代了。每年过年前夕,也没有人家再忙蒸年糕了,家家户户忙着去买新鞋新帽新衣裳,生猛海鲜和各种袋装的副食制品也都进入了家乡群众的餐桌。昔日紧张劳累的忙年蒸糕,如今变成了休闲时光。
  徐汝清 发表于德国欧华月报2010年2月,潇湘早报2010年1月,青岛早报2010年1月 本文有删改。原题《蒸年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