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古人治水灶户荡 上下游统筹兼顾

[复制链接]
28742 0
  古时候江苏地临东海,唐朝时长江入海口在扬州、镇江一线,宝应射阳湖尚与大海相通,今日水泗的落潮堡就是当年海水涨落潮形成的土堡,泾河的灶户陈就是当年在海边以锅灶煮盐为生的陈姓村庄。当时泾河小垛河北上下地面高差很大,排涝时高地的水汹涌而下,上下游经常发生冲突。
  灶户陈有位陈老爹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春花,一个叫秋月,春花把在上游,秋月把在下游。上游春花家年年丰收,每次回娘家兴高采烈;下游秋月家年年受涝,粮食欠收,生活困难,每次回娘家哭哭啼啼。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为了大家都有饭吃,陈老爹到处集资,在双涵干渠下面建了一座地龙,控制下泄流量,上下游都承担一定的蓄泄任务,上游利用天然洼池蓄水,不让下游受淹,于是就形成了一片湖荡,因为荡在灶户陈的旁边,人们便称它叫“灶户荡”。荡中生长出蒲草和芦苇,又提供了烧柴和编织的原料,上下游都能有得吃有得烧,还能搞编织副业增加收入,两个姑娘再回娘家时,全都眉开眼笑了。这个故事说明古人治水就懂得蓄泄兼顾、上下游统筹兼顾的科学道理。建国后沤改旱水位下降,此荡消失。来源/宝应旅游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